烏龍散

《中藏經·附錄》卷下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不蛀皂角(不得捶破,只剜去皂子,卻入和皮尖杏仁1個在皂子處,燒存性)。

功效主治

骨槽風,牙齦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每1兩加青鹽1分,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不拘時候,揩牙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藏經·附錄》卷下。

《簡明醫彀》卷四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川山甲(炒黃)6兩,丁皮(無真者用丁香)6兩,土當歸(即土獨活)2兩,百草霜(另研)5錢,枇杷葉(去毛)5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撲骨碎,蟲獸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薑汁水或生地黃汁同薑汁調貼。跌撲骨碎出臼,先煎蔥湯洗;整骨端正,用輕絹或皮紙攤貼,外木片縛;蟲獸傷亦貼,留破口,以風流散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彀》卷四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豬牙皂角7條(去皮弦)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腫痛,痰涎壅盛,喉風,喉癰,乳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惟纏喉風、牙關緊閉者不可與,恐痰上出而口不開,壅塞無路;久病咽痛者忌用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,煎5分,加入乳3匙,冷服。即時非吐即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四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遠志(淨)1兩,菖蒲(淨,細實者)1兩,蟬退(水洗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驚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加醴酒頻頻煮,去卻菖蒲、遠志,獨留蟬退研為末。沙糖調服,酒含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四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秋芙蓉葉、陳年小粉、文蛤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末,加乳香、沒藥、麝香少許,雞子清調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五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烏賊骨4兩,棕皮4兩,牛角腮4兩,菩薩退4兩,綿4兩,礬2兩(枯),乾薑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崩漏,帶下赤白久不止,或經脈不斷,或暴下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併入瓶中,泥固濟,候幹,入火煅赤,放冷研細,加麝香1錢,同研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一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烏魚骨1兩,貝齒1兩,豬指甲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斑瘡入眼,生翳膜遮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入沙合子內,用鹽泥固濟,令幹,燒通赤為度,取出細研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匕,用羊子肝1具,批開,摻藥在內,麻縷扎定,粟米泔1盞,煮熟為度,細嚼,米飲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一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牛黃5分,臺麝4分,冰片錢半,千金霜8錢,文蛤8錢,毛慈姑8錢,燈草炭8錢,大戟5錢,硃砂錢半,安息香半具。

功效主治

惡寒發熱,咽喉腫痛,單雙乳蛾,小兒癮疹癍痧,毒熱不解,老人痰火鬱結;時行瘟疫,疔毒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面。

注意事項

忌腥辣食物,孕婦忌服;反甘草。

使用方法

1年小兒服1分,3歲者每服2分,成人每服6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九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倒懸青灰2錢,烏雞子皮大段。

功效主治

破瘡,大風癩病。

使用方法

用柏油調搽於破瘡疙瘩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九。

《博濟》卷四: 烏龍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、黃丹、定粉、豬指甲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秋後瀉痢,久患不愈,大腸滑洩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入瓷器罐內,安藥,以物塞口,用火煅令通赤,放冷取出,研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