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瓜1個,麻黃、木香、縮砂仁、人參、川芎、甘草、杏仁、漢防已、桂心、北防風、川烏、白芍藥、黃芩、獨活(1方有川椒末2錢)。
腳氣。
上以木瓜去皮瓤,切下蓋,入續命湯末在內,蒸爛研搗幹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40丸,蘇木煎湯溫下。亦可以此作膏,敷貼痛處尤好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引《海上方》。
木瓜1兩(切作片,曬乾為末,3分中留1分下藥),檳榔(為末)2枚,白礬(為末)1兩,甜消1分。
痔。
上藥用生面旋起酵,作一蒸餅料,拍勻裹藥,置火上炙,其餅香熟,乃去餅,搗藥200杵,如藥幹,即以麵糊潤之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木瓜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。
木瓜(宣州者,去皮瓤,剜作甕子)2枚,硇砂(以絹袋貯在木瓜內)半兩,羊腎1對(研,以上用好酒4升置銀器中,候硇砂盡,去袋子,熬成膏),雄雀1對(去皮毛嘴爪腸肚骨,用肉研),肉蓯蓉(酒浸1宿,切,焙)2兩,葫蘆巴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沉香(銼)1兩,木香1兩,茴香子(舶上者,炒)1兩,楝實(銼,炒)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椒紅1兩,青橘皮(去白,焙)1兩,檳榔(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。
肝腎虛,腰膝無力,四肢倦悶,腹脅冷痛。
上藥搗羅12味為末,以前四味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鹽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
木瓜(去皮瓤,切,焙)10枚,木香3兩,人參1兩半,肉豆蔻(去皮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胡椒3兩,檳榔(挫)3兩,吳茱萸(湯浸,焙炒)2兩,草豆蔻(去皮)3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蒼朮(米泔浸1宿,颳去皮,焙)2兩,縮砂(去皮)3兩,高良薑3兩,生薑1斤(搗絞取汁)。
霍亂,心下氣痞不通。
上藥除生薑汁外,為細末。取生薑汁拌勻,用瓷瓶盛於鍋中,以重湯煮一復時,取出,更搗令勻,眾手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熟水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。
木瓜末1字,麝香1字,膩粉1字,木香末1字,檳榔末各1字。
兒自生下便有吐證。此因初生時,拭掠口中穢液不盡所致。小兒吐瀉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小黃米大。
每服1-2丸,甘草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。
木瓜1枚(去皮臍,開竅填吳茱萸1兩,去枝杖,佈線系定,蒸熟,細研),青鹽半兩。
風溼客搏,手足腰膝不能舉動。
上為末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丸,食前茶、酒任下。以牛膝浸酒服之尤佳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木瓜(大者,破為二段,去瓤子)1枚,通明乳香(研)1兩,青鹽(研)2錢,甘菊花頭子(研為末)2兩。
風溼腳氣,兩足緩弱,轉筋疼痛。
上除菊末外,都入木瓜內,以線系,入飯甑內蒸,候木瓜爛為度,取出研成膏,入菊末,即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30丸,空心酒送下;鹽湯服亦可。服百日,欲出汗,身亦自香。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木瓜(大者,切去蓋子,入硇砂半兩在內,卻蓋合蒸熟,去皮)1枚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白附子(炮裂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沒藥半兩,木香1兩。
風腳軟。膝腕樞紐不用,步履不能。
上藥先以五味為末,與木瓜同搗成劑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20丸至3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狗脊(去毛)6兩,大艾(去梗,糯米糊調成餅,焙乾為末)4兩,木瓜(去瓤)4兩,天麻(去蘆)2兩,當歸(酒浸製)2兩,萆薢2兩,蓯蓉(去蘆,酒浸)2兩,牛膝(洗去土,酒浸1宿)2兩。
腎經虛弱,腰膝沉重,腿腳腫癢,疰破生瘡,腳心隱痛,筋脈拘攣,或腰膝緩弱,步履艱難,舉動喘促,面色黧黑,大小便秘澀,飲食減少,無問新久,並宜服之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吞下,鹽湯亦可。
《局方》卷五(寶慶新增方)。
木瓜(去皮瓤,切,焙)10枚,木香3兩,人參1兩半,肉豆蔻(去皮)半兩。
霍亂,心下氣痞不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,以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二。
木瓜(切)6兩,人參2兩,桂(去粗皮)1兩半,木香1兩,沉香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半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1兩半,柴胡(去苗土)1兩半,高良薑1兩,吳茱萸(湯浸,焙炒)1兩,檳榔(銼)3兩,赤芍藥2兩。
久患腳氣,心腹煩滿,腳膝浮腫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木瓜(約及4兩者)4枚(先炸熟,去皮核搗,與熟艾4兩相和,蒸爛研勻,以備合後藥),木香半兩,白附子半兩,羌活半兩,沒藥半兩,白朮半兩,舶上好茴香(炒)7錢半,川楝肉(炒)7錢半,白牽牛(炒熟)7錢半,威靈仙(折之內有白點者即不用,鬚子播淨)1兩。
腳氣。
上為細末,先以前木瓜、艾和搜,俟少幹,徐入少熟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飲空時以木瓜湯或酒吞下。地道稍秘滯即空心服,有小壅亦可空心服。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木瓜2兩(蒸熟,去皮子),木香1兩,檳榔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3分,桂心3分,當歸半兩(銼,微妙)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郁李仁(湯浸,去皮,微炒)半兩。
婦人腳氣衝心,悶亂,腹脅脹滿,不能下食。
上為末,爛研木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青鹽2兩,川芎(為末)2兩,大木瓜(宣州大者佳)1枚。
腳氣痛。
上將木瓜先切下蒂蓋,去心瓤,入2藥末安內,用瓜蒂蓋之,麻皮纏定,用面固濟,慢火燒面熟為度,去面用瓜肉極爛研,以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溼潤不可丸,著慢火和盆烘稍幹即可丸。
每服20-30丸,空心、夜臥酒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八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蓯蓉(酒浸)4兩,牛膝(酒浸)4兩,當歸4兩,血竭5錢,沒藥5錢,木瓜2兩,威靈仙2兩,防風2兩,石菖蒲4兩,牽牛4兩,人參3兩,全竭2錢,白花蛇(酒浸)2錢,硃砂2錢,麝香2錢,天麻2錢,雄黃3錢。
上為細末,水、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浸木瓜酒送下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牛膝(溫酒浸,切,焙)2兩,木瓜1枚(去頂瓤,入艾葉1兩蒸熟),巴戟天(去心)1兩,茴香(炒)1兩,木香1兩,桂心(去皮)半兩。
腰痛。
上為細末,入熟木瓜並艾同杵千下,如硬更下蜜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破故紙(炒)、川萆薢、幹木瓜、杜仲(炒)、茯神(炒)、茴香(炒)、川牛膝(酒浸,切,焙)。
腳氣。
上為細末,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湯、酒任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。
花木瓜(切下頂作蓋,去瓤)1個,附子(炮,去皮臍,為細末)1只。
一切腳氣,腿膝疼痛。
上將附子末安在木瓜內,再以熟艾實之,將頂蓋之,用竹籤簽定,復以麻線縛之,用米醋不拘多少,於瓷器內煮爛,石器中爛研成膏,卻用2-3只碗,以匙攤於碗內,自看厚薄得所,連碗覆於焙籠上慢火焙,時時以手摸,如不沾手以匙抄轉,依前攤開,勿令面上焦乾,恐成塊子。如此數次看乾溼得所,方可為丸。
每服30-50丸,空心用溫酒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木瓜(去瓤)、牛膝(酒浸1宿,去蘆)、杜仲(銼,薑汁炒去絲)、續斷、萆薢各等分。
腳疼痛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用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木瓜(幹)半斤,烏藥2兩半,木香(不見火)半兩。
腳氣。腿膝疼痛,或腫或不腫,及腳氣上衝,步履艱辛者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食前、臨臥溫酒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百藥煎1兩,烏梅1錢,檀香2錢,蒲黃2錢,腦子(研)1分,麝香(研)1分。
消渴。
上為末,加甘草少許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2-3丸,含化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八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大木瓜1個(取成甕子,小者2個),全蠍1兩,白牽牛半兩(半生半熟),黑牽牛半兩(半生半熟),破故紙半兩(半生半熟)。
腳氣。
上為末,納木瓜中,九蒸九曬,研爛為丸。
每服30丸,炒茴香鹽酒送下,食前服。
方出《傳信適用方》捲上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○。
宣州木瓜(去皮子,薄切,焙乾)2兩,牛膝(酒浸1宿,焙乾,去苗)1兩半,芎1兩半,黑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川羌活(去蘆頭)1兩半。
肝臟風寒攻注,四肢筋急疼痛,及腳膝少力,行步艱難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、晚食前以溫牛膝酒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木瓜(大者)1只,乳香(為末)1兩。
腳氣。
上以木瓜去皮瓤,切下蓋,入乳香在內,蒸爛,研搗幹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40丸,溫酒送下;亦可以此膏敷貼痛處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三。
木瓜7枚(大者,切頭上1片為蓋子,剜去瓤並皮子,入硫黃、青鹽在內),硫黃(細研,水飛過)2兩,青鹽(細研)2兩,木香1兩,檳榔1兩,肉豆蔻(去殼)1兩,訶黎勒皮1兩,桂心1兩,白芍藥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胡椒半兩,蓽茇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。
脾胃積冷,腹脅疼痛,宿食不消,兩腳轉筋,時復瀉痢。
上為末,入於木瓜中令盡,以蓋子蓋之,用竹籤子劄定,以三五重紙裹木瓜,於飯甑內蒸令爛熟,研如膏,候可丸即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吳茱萸1兩(湯泡7次,炒),羌活半兩,青鹽半兩,木瓜半兩。
腳氣。
上為末,將木瓜開頂去瓤,入藥在內,以瓦器盛,甑上蒸令爛,入乳缽內細研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鹽湯或鹽酒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木瓜(幹者)1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熟艾(微炒)半兩,木香半兩,桂心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3分,赤石脂2兩,人參(微炒)半兩,白朮3分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3分,訶黎勒皮(微煨)3分,高良薑(銼)3分。
霍亂後,腹中冷氣下痢。
上為末,煉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以粥飲送下,1日4-5次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七。
木瓜(幹者)1兩,陳橘皮(浸去白瓤,焙),人參(去蘆頭)1兩,桂心半兩,丁香半兩,檳榔2兩。
溼腳氣上攻,心胸壅悶,痰逆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房色49日。
每服30丸,以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木瓜(幹者)1兩半,桂心半兩,沉香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檳榔1兩,高良薑(銼)3分,赤芍藥1兩,吳茱萸(湯浸7遍,曝,微炒)3分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3分。
傷寒後腳氣久不愈,心腹脹滿,腿膝浮腫,胸膈妨悶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食前以生薑湯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十四。
木瓜(大者)5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熟艾(挫,微炒)半兩,木香半兩,桂心1兩,訶黎勒皮(煨)1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)半兩,白朮1兩,高良薑(銼)半兩,鹽2兩(溼紙裹,燒令通赤)。
肝風冷,轉筋入腹,手足逆冷。
上為末,切木瓜頭,去卻瓤,納諸藥末,以截下木瓜蓋卻,以竹釘簽定,於甑中蒸令爛熟,木臼中入軟蒸餅相和搗,可丸即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以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。
木瓜(幹者)1兩,赤茯苓1兩,木香半兩,桂心1分,沉香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1兩,紫蘇莖葉1兩,柴胡(去苗)1兩,高良薑(銼)1兩,赤芍藥半兩,檳榔2兩,吳茱萸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3分。
腳氣。心腹脹滿,腳膝浮腫,上氣喘促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木瓜30個(大者,去皮瓤了,切,蒸爛為度,入鹽花1斤,熟蜜1斤,更煎令稠,用和藥末),沉香1兩,阿魏3分,木香2兩,肉豆蔻1兩(去皮),紅豆蔻1兩,桂心2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縮砂2兩(去皮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胡椒1兩,白朮2兩,芎2兩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神曲2兩(微炒),桃仁3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茴香子1兩,藿香1兩,蓽茇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訶黎勒2兩(煨,用皮),高良薑1兩(銼),丁香1兩,乾薑2兩(炮裂,銼),白豆蔻1兩(去皮)。
一切冷氣,心腹脹痛,食不消化。霍亂。
上為末,以木瓜煎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以生薑湯嚼下;溫酒下亦得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熟乾地黃(洗,焙)4兩,陳皮(去白)4兩,烏藥4兩,黑牽牛(炒)3兩,石楠藤2兩,杏仁(去皮尖)2兩,當歸2兩,蓯蓉(酒浸,焙)2兩,幹木瓜2兩,續斷2兩,牛膝(酒浸)2兩,赤芍藥1兩。
腎經虛弱,下攻腰膝,沉重少力,腿部腫癢,疰破生瘡,腳心隱痛,筋脈拘攣,或腰膝緩弱,步履艱難,舉動喘促,面色黧黑,大小便秘澀,飲食減少,無問久新,並宜服之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空心木瓜湯吞下;溫酒亦可。
《局方》卷一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。
木瓜(切,曝幹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磁石(燃,醋淬2-7遍,研)半兩,甘遂(麩炒)半兩,白牽牛(炒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炒)半兩,防己半兩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茴香子(炒)半兩,木香半兩,地龍(炒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幹蠍(炒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。
腎臟風毒氣攻注,四肢疼痛,及瘡腫煩熱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微利為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木瓜5枚(將硇砂10兩研細,湯浸絹濾澄清,銀石器內煮成膏後,將木瓜削去皮切片,以硇砂霜拌勻,碗內蒸令熟,收藏旋用。每料用木瓜3兩),雀40只(去頭足腸胃,醋煮爛,砂盆研,布絞取肉。以硇砂2兩、木瓜2兩入乾薑2兩、椒紅末2兩,酒3升,慢火煎成膏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兩,菟絲子(酒浸3日,焙,搗末)3兩,補骨脂(炒)1兩,沉香(銼)1兩,木香1兩,天雄(焙裂,去皮臍)1兩,石斛(去根)2兩,肉蓯蓉(酒浸去皴皮,切,焙)2兩,天麻(酒炙)2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2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茴香子(炒)3分。
骨極,腰膝痛,風虛氣衰,不能久立,腦髓痠痛。
上藥除膏外,搗羅為末,用前膏搜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煨生薑鹽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縮砂仁半兩,桂心半兩,甘草半兩,木香1錢,檀香1錢,丁香1錢,萬香枝1分。
上為細末;好木瓜1個,加生薑5錢入藥末,再研勻,為丸如雞頭子大。
每服1兩,生薑湯嚼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九引《煙霞聖效》。
木瓜1兩(3枚),硇砂2兩(以醋1盞化去夾石)。
積年氣塊,臍腹疼痛。
上件木瓜切開頭,去瓤子,納硇砂,醋入其間,卻以瓷碗盛於日中曬,以木瓜爛為度,卻研,更用米醋5升,煎上件藥如稀餳,以一瓷瓶子盛,密蓋,要時旋以附子末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以熱酒化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肉蓯蓉(好酒焙乾,淨洗)2兩,川牛膝(去苗,洗,焙乾)2兩,天麻(明白者洗,焙乾)2兩,木瓜(幹者,以上各銼碎,用酒3升,入瓶內密縛,春5日取出,急用沸湯施過,焙為末)2兩,枸杞子(揀淨,洗)2兩,黃耆(洗,塗蜜炙)真虎骨(酒浸,炙黃)2兩,青鹽(別研)2兩。
腳氣。
上件都拌勻,將前項浸藥酒,入面作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焙乾。
每服30-5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白湯吞下。
《傳信適用方》捲上。
側子(炮,去皮)1兩半,安息香1兩半,牛膝1兩半,肉桂(去皮)2兩,虎脛骨(酥炙黃)2兩,天麻1兩,獨活1兩,白朮1兩,石斛(去根)1兩,杜仲(去皮,炙)1兩,鹿茸(去毛,酥炙黃)1兩,陳橘皮(去白)1兩,附子(炮,去皮)1兩,當歸1兩,威靈仙1兩,海桐皮1兩,硇砂(研細,水飛過)1兩。
風腳膝軟弱,行立不得。
上為末,以木瓜去皮,用酒3升,並硇砂入銀器中,熬成膏,和前藥末,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漸加至40丸,空心、晚食前以豆淋酒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五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