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龍肝不拘多少,滑石少許。
湮尻瘡,溼熱之氣湮爛成瘡,生於新生之兒,或在頤下項邊,或在兩肢窩內,或在兩腿丫中。
各為極細末,和勻。
摻在瘡上,外用草紙革之。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。
龍骨、赤石脂、海螵蛸、白芷、黃丹、血竭、硃砂各等分。
上為細末,敷患處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八三引《修月魯般經》。
寒水石(燒1日)1斤,生腦子1錢,硃砂(飛)1兩。
上膈壅熱,咽喉腫塞疼痛,口舌生瘡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少許擦患處,咽津。兒瘡疹攻口齒,先用化毒丹,次用此藥擦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四引《張氏家傳》。
龍骨(煅過,去火毒)、香白芷、好黃丹、軟石膏(煅過,去火毒)各等分。
痔瘡。
上為極細末。
幹摻瘡口上,又須候痔頭焦落盡,以此藥收斂瘡口,更預先準備些好血竭末,或要止血,或要收斂瘡口要用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李防禦五痔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