莽草散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,白芷3分,細辛(去苗葉)1兩半,荊芥穗1兩半,芎藭半兩,升麻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牙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揩齒良久,以鹽湯漱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3兩(微炒)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2兩(炮裂,銼),石斛2兩(去根銼),天雄2兩(炮裂,去皮臍),細辛2兩,躑躅花半兩(酒拌,炒令幹),白蘞2兩,川烏頭2兩(炮裂,去皮臍),石南1兩,川椒1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桂心2兩。

功效主治

十年大風,毛髮禿落,隱疹生瘡,氣脈不通,抓搔不覺痛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溫酒調下,後以羊脯下藥,1日2次。勿大飽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,羌活3分,羚羊角屑3分,景天3分,白蒺藜3分(微炒,去刺),茺蔚子3分,凌霄花3分,鬼箭羽3分,丹參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細辛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,面板瘙癢,心胸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(銼)1兩,附子(去皮臍,生銼)1兩,木香1兩,白蘞1兩,桂(去粗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猝得惡毒風腫不消,結成堅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別以榆根銼,搗絞取汁,調藥於故熟帛上貼,開一小竅子出毒,幹則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五引張煥方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半兩,寒水石半兩,消石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廢灶火丹,丹發從足跌起,正勻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以新汲水調塗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五引張煥方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(浸洗過,炙)2兩半,石斛(去根)2兩,萆薢3分,柏子仁(生用)3分,石龍芮3分,澤瀉3分,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,芍藥3分,防風(去叉)3分,山茱萸3分,菟絲子(酒浸,別搗)3分,白朮3分,細辛(去苗葉)3分,芎藭3分,牛黃(研)半兩,松脂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杜仲(去粗皮,炙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半,天麻2兩,麻黃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23味,將21味搗為細末,與牛黃、菟絲末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,日2夜1。若中風腳手甲青者,每服2錢至2錢半匕,酒調下,頓服。蓋覆良久,以生薑稀粥投之,汗出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三引《博濟》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半(炙,去毛出汗),蠍梢1分,官桂(去皮)1分,當歸1兩,羌活半兩,荊三稜1兩,蓬莪術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癱瘓等風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如人卒中惡風,昏迷未省,風涎方盛,即時以藥4錢,用2錢生末,先置盞中,以2錢末,用酒1盞半,煎至8分,傾在生藥盞內,調勻帶熱服,但不得咽喉,扶起須臾,即吐出惡涎,立愈。如諸般風疾,並依此法。每日1服,永無中風及痰涎。如久患癱瘓,旦暮常服,經月餘必被上有臭汗氣,痕跡如人形狀,其患永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三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,麻黃3分(去根節),沙參3分(去蘆頭),獨活半兩,黃耆半兩(銼),白蒺藜3分(微炒,去刺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芎藭半兩,犀角屑半兩,天門冬3分(去心),凌霄花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瘙,隱疹遍身,搔癢,狀若蟲行,或發或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4兩,生薑4兩,乾漆4兩,豬牙皂莢4兩,胡麻子4兩,生地黃4兩,菟絲子4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齒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,入藏瓶內,鹽泥固濟,火煅1日後,入地1尺2寸深埋,3伏時取出,露3夜,不得著日氣,研羅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用如齒藥法揩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,皂莢2挺(去黑皮及子),鹿角屑1兩,白及1兩,白蘞1兩,半夏1兩,天南星1兩,附子1兩(生用,去皮臍),蛇蛻皮1條。

功效主治

緩疽初結,微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用醋麵糊調為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貼於腫處,幹即再上,以腫散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半兩,山椒皮1握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蟲蝕,有蛀孔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3錢,以酒、水各半盞,煎至5-7沸,去滓,熱含冷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分,豬椒根皮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蟲蝕,蛀孔疼痛,不能食,面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以漿水2中盞,煎10餘沸,去滓,熱含冷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(微炙),細辛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芎藭3合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黃耆1兩(銼),天麻1兩半,防風1兩(去蘆頭),凌霄花3分,白蒺藜3分(微炒,去刺),當歸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,身體如蟲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藥1分,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又取此藥2兩,用苦參5兩、白礬5兩、桃、柳枝各5兩,水1石2鬥,同煎至7鬥,布濾去滓,暖室中浴,浴後宜服前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濟生》卷五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、川升麻、柳枝、槐角子、鶴蝨、地骨皮、藁本(去蘆)、槐白皮。

功效主治

風壅熱氣上攻,齒齦浮腫,或連頰車疼痛,或宣露出血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1盞,入鹽少許,煎至7分,去滓,熱含冷吐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五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九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6兩,生薑6兩,柳枝皮(取白)6兩,牛膝(去苗)6兩,胡蒜子6兩,生乾地黃6兩,菟絲子6兩,無食子6兩,桐子漆6兩,豬牙皂角6兩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入藏瓶,鹽泥固,火煅1日後,入地1尺2寸深埋,3伏時取出,露3夜,不得見日氣,研羅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手指蘸藥,於牙上旋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葉1兩,紫葛半兩,大黃半兩,赤小豆2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乳結核,或堅硬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醋調如糊,敷貼核上,頻易之。每易則先以熱蔥湯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細辛半分,莽草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腫牙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麝香少許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錢半,水1盞,煎至8分,熱含冷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: 莽草散

配方組成

莽草1兩,細辛1兩,枳殼半兩(去瓤),附子1錢(生用,去皮臍),川椒1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。

功效主治

牙痛連頰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兩,以水2大盞,煎至1盞,去滓,熱含冷吐,不得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