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雞煎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六: 烏雞煎

配方組成

鹿茸(酒炙)2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切,焙乾)2兩,牛膝(酒浸1宿)1兩,杜仲(去粗皮,生薑汁浸,炙)1兩,山茱萸1兩,川芎1兩,覆盆子1兩,肉桂(去粗皮)1兩,續斷(去蘆頭)2兩,當歸(洗,焙)2兩,熟乾地黃(洗,焙)2兩,五味子2兩,白芍藥1兩半,黃耆(蜜炙)1兩半,五加皮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將理乖宜,勞傷氣血,臟腑不和,肢體消瘦,久無子息,月水不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烏雞肉1斤,酒煮爛研為丸,如梧桐子大;如硬,入少許酒糊和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五: 烏雞煎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川芎1兩,附子1兩,茯苓1兩,白朮1兩,赤芍藥1兩,白姜1兩,地黃1兩,官桂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一切血氣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用烏雞1只,去頭、足、肚,將藥盛雞肚內,用布袋盛之,好酒5升,醋5升,砂瓶煮,剩下1盞,留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溫酒、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五。

《三因》卷十八: 烏雞煎

配方組成

吳茱萸(醋煮)1兩,良姜1兩,白姜(炮)1兩,當歸1兩,赤芍藥1兩,延胡索(炒)1兩,破故紙(炒)1兩,川椒(炒)1兩,生乾地黃1兩,劉寄奴1兩,蓬莪術1兩,橘皮1兩,青皮1兩,川芎1兩,荷葉灰4兩,白熟艾(用糯米飲調餅)2兩。

功效主治

月經不通,赤白帶下,血崩;子宮久冷,胎動不安,漏阻下血,胎死不動,胞衣不下;產前產後下痢赤白,頭風,身體疼痛,心腹痛,腸風,四肢浮腫,咳嗽喘痛,血風眼,耳聾,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。月經不通,紅花、蘇木酒送下;白帶,牡蠣粉調酒送下;子宮久冷,白茯苓煎湯送下;赤帶,建茶清送下;血崩,豆淋酒調綿灰送下;胎不安,蜜和酒送下;腸風,陳米飲調百草霜送下;心疼,菖蒲煎酒送下;漏阻下血,烏梅溫酒送下;耳聾,蠟點茶湯送下;胎死不動,斑蝥20個煎酒送下;腰腳痛,當歸酒送下;胞衣不下,芸籉研水送下;頭風,薄荷點茶送下;血風眼,黑豆、甘草湯送下;生瘡,地黃湯送下;身體疼痛,黃耆末調酒送下;四肢浮腫,麝香湯送下;咳嗽喘痛,杏仁、桑白皮湯送下;腹痛,芍藥調酒送下;產前後痢白者,白薑湯送下;赤者,甘草湯送下,雜者,二宜湯送下;常服,溫酒、醋湯任下,並空心、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八: 烏雞煎

配方組成

烏骨雞1只(去毛腸),茴香、良姜、紅豆、陳皮、白姜、花椒、鹽。

功效主治

噤口痢,因澀藥太過傷胃,聞食口閉,四肢逆冷;亦治久痢,

使用方法

同煮熟爛。以雞令患者嗅之,使聞香氣,如欲食,令飲汁食肉。即使胃氣頓開,病癒人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