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肺散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黃芩1兩,桔梗半兩,麻黃半兩,枳殼半兩,秦皮1兩,葶藶1兩,菊花1兩,旋覆花1兩,生地黃1兩,防風1兩,白芷1兩,甘草1兩,玄參1兩,梔子1兩,地骨皮8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輪生瘡或突起,愈後變成白翳,久不散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桑白皮煎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黑豆、白醜、澤瀉、當歸、枸杞、苦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目中不清,視物不見。

注意事項

忌酒、煎炒、發物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一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兩半,玄參兩半,黃芩兩半,骨皮1兩,桑皮1兩,大黃1兩,芒消1兩,甘草1兩(一方有苦桔梗,無桑皮)。

功效主治

暴風客熱,白睛腫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煎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一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桑皮、茯苓、黃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眼目年深月久,赤脈貫睛,淚出如傾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燈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桑白、葶藶子、玄參、旋覆花、地骨皮、桔梗、知母、黃柏、黃芩、菊花、樸消。

功效主治

大小眥赤腫痛,生肉翳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

《千金》卷十七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百部2兩半,五味子2兩半,茯苓1兩,附子1兩,蓯蓉1兩,當歸1兩,石斛1兩,遠志1兩,續斷1兩,細辛7分,甘草7分,防風1兩半,蜀椒1兩半,紫菀1兩半,桂心1兩半,款冬花1兩半,乾薑1兩半,桃仁60枚,杏仁30枚。

功效主治

酒客勞倦,或出當風,喜怒氣舍於肺,面目黃腫,起即頭眩,咳逆上氣,時忽忽欲絕,心下弦急,不能飲食,或吐膿血,胸痛引背,支滿欲嘔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以酒調服,1日3次,稍加至2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瀉肺散

配方組成

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旋覆花半兩,川芒消1兩,前胡3分(去蘆頭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肺臟氣實,上焦痰滯,不下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