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疔丸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: 消疔丸

配方組成

明雄黃1兩,生錦紋2兩,巴豆霜(揀取白肉,紙包壓去油淨)4錢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大毒,火焰方張,大便不行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細末,加飛面5-6錢,米醋為丸,如鳳仙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虛人、孕婦勿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最重證不過12丸,不可多用,溫開水吞。洩1-2次,預備綠豆湯,冷飲數口,即止。小兒痰食實證,發熱,大便不通者,每用2-3丸,杵細飼之,洩1次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。

《華氏醫方彙編》卷二: 消疔丸

配方組成

松香20兩(用桑柴灰煎汁,澄清,入松香煮爛取出,納冷水中,少時再納灰水中煮,以色白如玉為度),百草(取煙煤用,如以別種柴煙煤不驗)5兩,銅綠(研細,過絹篩,再研,無聲為度)5兩,乳香3兩,沒藥(2味去油)3兩,白蠟2兩(切為粗末),黃蠟10兩(刮為粗片),麻油6兩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。

炮製方法

擇吉淨室,先將麻油入鍋煎滾,次下松香稍滾,三下白蠟稍滾,四下黃蠟,五下乳香,六下沒藥,七下銅綠,八下百草霜,滾過數次,於鍋內冷透,搓成條子,為丸如桂圓核大,藏瓷器內。

注意事項

貼後忌葷腥、辛辣、沸湯、大熱、生冷,發物、麵食、豆腐、茄子、黃瓜、酒;忌水洗、惱怒、房事。

使用方法

臨用以1丸呵軟,捻扁貼患處,傾刻止痛,次日腫消即愈。已走黃者貼之,亦霍然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華氏醫方彙編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