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加皮散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桂心1兩,芎1兩半,羌活1兩,秦艽1兩半(去苗),防風1兩半(去蘆頭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萆薢1兩(銼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當歸1兩半(銼,微炒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牛膝1兩(去苗),薏苡仁1兩,丹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手足不遂,肌肉頑痺,骨節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、毒滑、動風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空心溫服,良久再服。衣覆,得微汗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羌活1兩,芎1兩,黃芩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酸棗仁1兩(微炒),羚羊角屑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威靈仙1兩,赤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風毒,流注腳膝,疼痛,心神煩悶,筋脈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炙煿、魚、毒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白朮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萆薢1兩(銼),芎1兩,桂心1兩,赤芍藥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荊芥1兩,羚羊角屑1兩,丹參1兩,麻黃2兩(去根節),羌活2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偏風不遂,肌體煩燼,肢節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3分,桂心半兩,羌活3分,丹參3分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勺藥3分,羚羊角屑3分,檳榔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壅滯,身體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.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茵芋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白花蛇3兩(酒浸,炙微黃,取肉)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殭蠶1兩(微炒),幹蠍1兩(微炒),蜂兒半兩(微炒),桂心3分,酸棗仁1兩(微炒),當歸3分,麻黃1兩(去根節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筋極,肢節拘急,攣縮疼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暖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赤芍藥1兩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強直,不能俯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微利即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方出《元和紀用經》、名見《三因》卷十八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真五加皮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受氣不足,體力虛怯,腰脊腳膝筋骨軟躄,3歲不能行。中水毒、溪毒,寒熱如傷寒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粥飲調,滴酒少許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粟殼許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元和紀用經》、名見《三因》卷十八。

《胎產秘書》卷下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、腹皮、苓皮、骨皮、姜皮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四肢浮腫,面板光瑩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秘書》卷下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半兩(銼),牛膝1兩(去苗),五味子半兩,桂心3分,白茯苓3分,當歸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白芍藥3分,黃耆1兩(銼),白朮3分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氣不足,羸瘦睏乏,兩脅裡急,四肢煩疼無力,睡多不足,腰背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(銼),赤茯苓1兩,玄參1兩,吳茱萸,甘草半兩(生,銼),黃芩1兩,瞿麥1兩,柴胡1兩(去苗),赤芍藥3兩,木通1兩(銼),大麻仁1合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毒氣上衝,頭面煩熱,小便赤澀,四肢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2兩,杜仲4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萆薢2兩(銼),狗脊2兩(去毛),阿膠2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防風2兩(去蘆頭),芎3兩,細辛1兩,杏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腰疼痛,或連月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四引《衛生家寶》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、杜仲(炒)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四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宜指小兒》卷四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真五加皮1分,牛膝半分,酸木瓜(幹)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行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半,粥飲調,次入好酒兩點,再調,食前服,1日2劑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宜指小兒》卷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引《傅氏活嬰方》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,甘草半錢,五加皮3錢,木香1錢,白茯苓3錢。

功效主治

胎寒身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棗湯下,或東瓜仁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引《傅氏活嬰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引《經驗良方》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椿頭根(即椿樹。銼)、五加皮(銼)。

功效主治

久嗽咯血,癆瘵骨瘦,羸弱欲死者。

使用方法

用無灰酒煮,去滓飲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五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、油松節、木瓜。

功效主治

筋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錢,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萆薢1兩,海桐皮1兩,虎脛骨1兩半(塗酥,炙令黃),牛膝1兩(去苗),防風1兩(去蘆頭),薏苡仁1兩,鼠粘子1兩,仙靈脾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續斷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杜仲1兩(去粗皮,微炙,銼)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痺,手足不隨,行立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1兩,薏苡仁1兩半(微炒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牛膝2分(去苗),赤茯苓2分,獨活半兩,丹參半兩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川升麻3分,麻黃1兩(去根節),羚羊角屑3分,漢防己3分,桂心半兩,黃耆3分(銼),石膏2兩。

功效主治

暑溼鬱蒸,臟腑虛羸,瘴毒攻擊,腳氣發動,兩腳枯疼;或即浮熱腫滿;或即皮肉乾焦,不能久立,筋急抽痛;或氣衝心悶亂,胸膈痰逆,四肢不仁,腹脹壅悶,目眩頭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三: 五加皮散

配方組成

五加皮、羚羊角、羌活、防風、赤芍、秦艽、枳實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傷實證。咳而脅下痛,腳心痛不可忍,手足甲青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