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胃散

《幼科指掌》卷三: 正胃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新會皮木香、廣藿香、淮山藥、甘草、白扁豆、縮砂仁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虛吐,脾胃怯弱,飲食不思,四肢睏倦,面慘唇白,脈沉而細,關紋不明,吐夾清水而出,不治成慢驚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指掌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六: 正胃散

配方組成

半夏2兩,天南星2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水5升,入壇內與藥攪勻,浸1宿,去清水,焙乾,重研令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2盞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溫服。至5服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六。

《百一》卷二: 正胃散

配方組成

白水牛喉1條(去兩頭節並筋膜脂肉,節節取下如阿膠片,黑牛不可用,須就宰牛人買下修事了,臨病時旋炙修合)。

功效主治

翻胃嘔逆,藥食俱不下,結腸3-5日至7-8日,大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喉節用好米醋1大盞浸,頻翻令勻,微火炙幹,再蘸再炙,醋盡為度,存性,不得見太陽火,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用陳米飲調下。輕者1服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