鹽煎散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引《經驗良方》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青皮(去白)1錢半,肉桂(去皮)1錢半,乾薑(炮)1錢半,茴香(炒)半錢,南木香半錢,益智仁半錢,川烏(炮)半錢,甘草(炙)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久積寒氣築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大盞,鹽1捻,煎7分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直指》卷十八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益智仁1兩,白芷1兩,白乾姜(炮)1兩,茴香(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天台烏藥(去心)1兩,香附(淨)1兩,檳榔半兩,麻黃(去節)半兩,川芎半兩,枳殼(制)半兩,青皮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氣吊,腹中成陣刺痛,兼治風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鹽少許,水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八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4兩(去皮,生用),益智子(去皮)3兩,青橘皮2兩,白姜1兩半(炮),舶上茴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虛冷,小腹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大錢,入鹽煎5分,熱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烏頭(水浸3日,炮裂,去皮臍),茴香子(炒)1兩,附子(水浸3日,炮裂,去皮臍)1兩,楝實7枚(炮)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乾薑(炮)1分,木香1錢,硇砂(去砂石)1錢,蓽澄茄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臟冷氣攻臟腑不調,心腹撮痛,及下元久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七,水8分,入鹽煎至4分,空心、食前和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川楝子(麩炒,去核)、青橘皮(去白)、草烏頭(炮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攻衝,心腹撮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入鹽少許,煎至6分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《局方》卷三(寶慶新增方)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草果仁(去皮,煨)2兩,縮砂(去殼,取仁)2兩,檳榔(炮,銼)2兩,厚朴(去粗皮)2兩,肉豆蔻(煨)2兩,羌活(去蘆)2兩,蒼朮(米泔浸2宿)2兩,陳皮(去白)2兩,蓽澄茄2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2兩,良姜(油炒)2兩,茯苓(去皮)2兩,大麥芽(炒)2兩,茴香(炒)2兩,川芎(洗,銼)2兩,甘草(爁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、婦人一切冷氣,攻衝胸脅,及前後心連背膂疼痛,轉項拘急;或脾胃虛冷,不思飲食,時發嘔吐,霍亂轉筋,臍腹冷疼,洩瀉不止,及膀胱成陣刺痛,小腸氣吊,內外腎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半,入鹽1字,同煎至8分,空心、食前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三(寶慶新增方)。

《局方》卷三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良姜(炒)12兩,蒼朮(去皮)12兩,縮砂(去皮)5兩,茴香(炒)5兩,肉桂(去粗皮,不見火)2兩,丁皮2兩,橘紅10兩,甘草(炒)6兩,青皮(去白)4兩,山藥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、婦人一切冷氣,攻衝胸脅,及前後心連背膂疼痛,轉項拘急;或脾胃虛冷,不思飲食,時發嘔吐,霍亂轉筋,臍腹冷疼,洩瀉不止;及膀胱成陣刺痛,小腸氣吊,內外腎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半;入鹽1字,煎至8分,空心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三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十九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檳榔1兩半,厚朴1兩半(制),草果1兩(炒),良姜1兩,澄茄1兩,甘草5錢,青皮1兩半,陳皮1兩半,葛根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攻衝,胸腹刺痛,脈沉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入鹽少許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十九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: 鹽煎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三稜、莪術、青皮、枳殼、茯苓、厚朴、神曲、麥芽、小茴、木香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男婦形寒飲冷,胸脅心腹(疒丂)痛,及膀胱小腸氣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蔥白1根,食鹽少許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