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靈脂半兩,吳茱萸(炒)半兩,延胡索(炒)半兩,芫花(醋浸1宿,炒)1分,續隨子(去皮,研)半兩,郁李仁(去皮,研)半兩,牽牛(炒熟)半兩,石膏(火煅過)1分(研),椒仁半兩,甘遂(炒)半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半兩,木香半兩,膽礬1錢(研),砒1錢(研)。
水腫。身體及髀股胻皆腫,環臍而痛,不可動,動之為水,亦名伏粱。石水,腹中如鼓,按之堅硬,腹中時痛,始起於目下微腫,時喘,小便不利,四肢瘦削,其脈自沉,大便利則逆。因經水斷絕後致四肢面目浮腫,小便不通,名曰血分,水化為血,血不通則為水矣。
上為細末,白麵糊丸,如豌豆大。
每服1粒,橘皮湯送下,早晨、日午、臨臥服。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。
椒仁、商陸、橘皮、桑白皮各等分。
腳氣,血分,水腫。膝脛痿弱,胸中痞悶,小便不通。婦人經水斷絕,繼則四肢浮腫,足膝虛腫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,以通為度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三引《指南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