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三稜(煨,銼)1兩,石三稜半兩,雞爪三稜半兩,廣術(煨,銼)半兩,木香半兩,茯苓(去皮)半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3錢半,檳榔3錢,青皮(去白)3錢,蓽澄茄3錢,蓽茇3錢,硇砂(另研)2錢半,枳實(麩炒,去瓤,生)1兩,陳皮(去白),黑牽牛(4兩取頭末)1兩,青礞石半兩(另研),香附子(炒)1兩,大黃(另取末)1兩半。
小兒脅下癖積堅硬,面色萎黃,煩躁發熱,口燥咽乾,肌肉消瘦,不進乳食,心腹脹滿,胸膈不利。
上藥除大黃末外,為細末,用米釅醋2升,入大黃末同熬成膏子為丸,如黃米大。
每服20丸,漸加至30-40丸,空心、臨臥乳汁送下,或溫米湯亦可,1日2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一引《保嬰方》。
錦荘黃1兩(酒蒸),炮黑姜5錢,熟附子3錢,九肋鱉甲8錢。
癖積心腹,內結如拳,及臍腹痛不可忍者。
用好醋,將鱉甲煮一炷香時取起,再用酥炙黃色,同上3味共為細末,以過3年老陳醋1升,熬至半升,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0丸或15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取下積如魚腦敗血,爛肉青泥即愈。以後須用補脾藥調理。
《春腳集》卷四。
南木香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,莪術(去毛,炒)半兩,三稜(炮,銼)半兩,青皮(巴豆9粒,去殼膜心,微炒)半兩,枳殼(水浸潤去殼,銼片,麥麩炒微黃)半兩,檳榔半兩,白朮2錢,丁香2錢,細墨(燒存性)4錢。
癖結氣塊,在兩脅之間,日久不化,乍寒乍熱,臟腑不調,米穀不消,哽氣喘促,胸腹滿悶及丁奚哺露。
上除木香、檳榔、丁香不過火,餘7味焙,同前3味為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忌油膩生冷飲食。
每服15丸至21丸,空心清米湯送下;有寒熱往來,以柴胡飲間服。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生薑(切片子,曬乾為末)2錢,丹砂(研)2錢,巴豆霜1字,硇砂(研)2錢,白滑石(搗研)2錢。
小兒乳癖,肌瘦寒熱,脅下鞕痛。
上為末。粟米飯為丸,如黃米大。
每服2丸,奶食後臨臥薄荷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巴豆霜半兩,膩粉1錢,硇砂1字,雄雀糞1分,黃鷹糞1分,硃砂1錢(細研)。
小兒乳癖,結塊久不消化,諸藥無效。
上為末,用糯米飯為丸,如黍米粒大。
1歲兒每服2丸,空心煎皂莢仁湯送下。取下惡物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