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乾地黃3兩,牛膝(去苗)2兩,遠志(去心)2兩,巴戟2兩,石斛(去根,銼)2兩,桂心2兩,車前子2兩,菟絲子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2兩,覆盆子2兩,天門冬(去心,焙)2兩,何首烏2兩,白茯苓2兩,黃耆(銼)2兩,鹿茸(去毛,塗酥炙微黃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沉香2兩。
下元虛冷,腰腳無力。
上為末。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5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熟地黃1兩,五味子3錢,枳殼(炒)3錢,甘草(炙)3錢。
血弱陰虛,不能養心,致心火旺,陽火盛,偏頭腫悶,瞳子散大,視物則花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
忌食辛辣物及寒冷物。
每服100丸,食遠清茶送下,日3次。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熟地、決明子、黃連、牛膝、酒黃柏、杞子、菟絲子、柴胡、生地、五味子。
腎虛不足,視不分明,漸成內障。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二。
熟地黃2兩2分,山茱萸1兩,白蕪荑1兩,乾薑(炮)1兩,代赭石(醋淬)1兩,白芍(炒)1兩,厚朴(姜制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。
婦人月經不調,每行數日不止,兼有白帶,漸漸瘦瘁,飲食少味,累年無子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-50丸,酒送下,日3次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。
熟地(酒浸,真者)1兩,柴胡(去蘆)8錢,天門冬(酒浸,去心)3錢,甘草(炙)3錢,枳殼3錢,地骨皮3錢,黃連3錢,人參3錢,五味子3錢,防風1兩半,當歸(酒洗,焙)1兩半,生地(真)1兩半。
血少神勞,腎虛,眼目昏黑,瞳子散大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-80丸,茶清送下。
《便覽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