撲汗方

《嬰童百問》卷九: 撲汗方

配方組成

黃連半兩,牡蠣粉半兩,貝母半兩,米粉1升。

功效主治

表虛自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於身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嬰童百問》卷九。
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十二: 撲汗方

配方組成

牡蠣1兩,麻黃根1兩,赤石脂5錢,糯米粉5錢,煅龍骨5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盜汗、自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綿包藥,撲於身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十二。
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: 撲汗方

配方組成

牡蠣粉1兩,枯白礬1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囊潮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過重絹羅為面。

使用方法

熥洗後,用面撲腎囊潮汗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。

《全幼心鑑》卷四: 撲汗方

配方組成

牡蠣、麻黃根、赤石脂、糯米粉、貝母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汗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綿包藥,撲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幼心鑑》卷四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四: 撲汗方

配方組成

牡蠣粉3份,蛤粉1份。

功效主治

諸汗。

使用方法

用紗帛包了,撲汗處,遇幹又撲,以頻撲為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