愈風湯

《玉案》卷二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獨活1錢2分,羌活1錢2分,蟬殼1錢2分,半夏(姜礬制)1錢2分,川芎1錢2分,黃芩(酒炒)1錢2分,黃連(薑汁炒)8分,白芍(酒炒)8分,當歸8分,陳皮8分,荊芥8分,防風8分,生地1錢5分,威靈仙1錢5分,金沸草1錢5分,殭蠶1錢5分,貝母1錢5分,茯苓1錢5分,膽星8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中風,言語難,肝腎虛,筋骨弱,及風熱體重,四肢偏枯,半身不遂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生薑5片,大棗2枚,煎至8分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二。

《回春》卷二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1錢2分,白朮(去蘆)1錢2分,白茯苓(去皮)1錢2分,當歸(酒洗)1錢2分,川芎8分,白芍(酒炒)1錢,陳皮1錢,半夏(姜制)1錢,枳實(麩炒)7分,防風7分,羌活7分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症,卒中、初中,中腑、中髒及臟腑具中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水煎,臨臥入竹瀝、薑汁,磨木香調服。先宜本經藥治之,後用此方調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二。
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2錢,防風2錢,當歸(酒炒)2錢,川芎2錢,白芍(酒炒)2錢,桂2錢,黃耆2錢,天麻2錢,秦艽2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。因產後正氣暴虛,百節開張,風邪易入,調理失宜,風即中之,不省人事,口目蠕動,手足攣曲,身如角弓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、大棗為引,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。
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、人參、川歸、羌活、川芎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、枳殼、甘草、細辛、秦艽。

功效主治

諸不足風症,氣血兩虛,病後諸風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生薑1片,煎至7分,食遠服,滓再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中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2兩,甘草2兩,防風2兩,蔓荊子2兩,川芎2兩,細辛2兩,枳殼2兩,人參2兩,麻黃2兩,甘菊2兩,薄荷2兩,枸杞子2兩,當歸2兩,知母2兩,地骨皮2兩,黃耆2兩,獨活2兩,杜仲2兩,吳白芷2兩,秦艽2兩,柴胡2兩,半夏2兩,前胡2兩,厚朴2兩,熟地黃2兩,防己2兩,茯苓3兩,黃芩3兩,石膏4兩,芍藥3兩,生地黃4兩,蒼朮4兩,桂枝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證內邪已除,外邪已盡者;及小兒驚癇搐急,慢驚風;脾腎虛,筋弱語言難,精神昏憒;內弱風溼;一臂肢體偏枯,或肥而半身不隨,或恐而健忘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;如遇天陰,加生薑煎,空心1服,臨臥再煎藥滓服,俱要食遠服,空心1服,噀下二丹丸,為之重劑,以安神;臨臥1服,噀下四白丹,為之輕劑,以清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(炒,揉去毛)、川芎、羌活(去蘆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中風,癔困不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半盞,入酒兩滴,同煎至7分,溫服,急者湯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八: 愈風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、陳皮、甘草、防風、皮消、苦參、瓦松、胡麻仁、紫背浮萍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痛風。

使用方法

煎湯,洗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