瀉脾湯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黃芩2兩,大黃2兩,桔梗2兩,白茯苓2兩,芒消2兩,茺蔚子2兩,白芍藥1兩,黑參兩半,細辛1兩,白芷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瞼生風粟,如楊梅之狀,因脾得邪熱,血滯不行所致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-5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3兩,乾薑3兩,黃連3兩,龍骨3兩,赤石脂3兩,人參3兩,橘皮2兩,附子(炮,去皮)2兩,秦皮2兩,大黃2兩,半夏5兩(洗)。

功效主治

脾氣不足,虛冷注下,腹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取3升1合,分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5分,枳殼5分,赤芍5分,歸尾5分,川芎5分,黃連5分,柴胡5分,香附5分,甘草5分,大黃1錢,樸消1錢。

功效主治

時行赤眼,暴赤腫痛,大便堅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名家方選》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茯苓7分5厘,厚朴7分5厘,桂枝9分,生薑9分,黃芩4分,甘草4分,人參3分。

功效主治

積氣,心腹痛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名家方選》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山梔、芍藥、菊花、荊芥、防風、枳殼、桔梗、玄參、連翹、膽草、細辛、羌活、甘草、附子、木通、當歸、蔓荊子。

功效主治

脾熱目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茯苓4兩,厚朴4兩(炙),桂心5兩,生薑8兩(切),半夏10枚(洗去滑),人參2兩,黃芩2兩,甘草(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臟氣實,胸中滿,不能食;冷氣在脾臟,走在四肢,手足流腫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取3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: 瀉脾湯

配方組成

白芍1錢,連翹1錢,黃連1錢,薄荷1錢,梔子1錢,石膏1錢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熱,消谷善飢,口燥煩渴,舌上生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