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艽2兩,常山2兩,人參2兩,鈴羊角(屑)2兩,甘草3兩。
心虛感風,頭旋心忪,痰飲築心悶,愍愍惚惚不能言語。風痰心昏,痰涎流溢。
上切。
宜微吐痰;忌生菜、生蔥、熱面、蕎麥、豬肉、魚、海藻、菘菜。
以水6升,煮取2升,絞去滓,分溫2服,1日2次,如人行4-5裡久,進1服。取快吐不利。
《外臺》卷十五引《廣濟方》。
秦艽(去蘆)1兩半,當歸(去蘆,酒浸)1兩半,芍藥1兩半,白朮1兩半,官桂(去皮,不見火)1兩半,茯苓(去皮)1兩半,熟地黃(酒蒸)1兩半,橘紅1兩半,小草1兩,川芎1兩,半夏(湯泡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五疸,口淡耳鳴,腳弱,微寒發熱,小便白濁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二引《濟生》。
白朮2錢,茯苓2錢,秦艽2錢,薄桂1錢,橘紅1錢。
黃疸。口淡咽乾,惡寒發熱。
水煎服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