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脾丸

《三因》卷十一: 建脾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1兩半,赤石脂(煅)1兩半,枯礬1兩,乾薑(炮)1兩,蓯蓉(酒浸)1兩,石斛(酒浸)1兩,五味子1兩,桂心1兩,澤瀉1兩,桑寄生1兩,遠志(去心,炒)1兩,人參1兩,柏子仁1兩,當歸1兩,酸石榴皮1兩,龍骨(煅)1兩,天雄(炮,去皮臍)1兩,牡蠣粉1兩,白頭翁(去苗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羸瘦,身重,胃冷,飲食不消,洩瀉不止,或作滯下,久變五色穢臭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一。

《千金》卷十五: 建脾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赤石脂2兩,好曲2兩,大麥糵2兩,當歸2兩,黃連2兩,人參2兩,細辛2兩,龍骨2兩,乾薑2兩,茯苓2兩,石斛2兩,桂心2兩,附子1兩,蜀椒6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羸瘦,身體重,脾胃冷,飲食不消,雷鳴腹脹,洩痢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加至30丸,酒送下,1日3次,弱者飲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: 建脾丸

配方組成

附子(炮)1兩,蜀椒(汗)1兩,桂心2兩,赤石脂2兩,黃連2兩,人參2兩,乾薑2兩,茯芩2兩,大麥糵2兩,陳皮2兩,石斛2兩,當歸2兩,鍾乳3兩(研)。

功效主治

脾滑胃虛弱,洩下不禁,飲食不消,雷鳴絞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冷水、生蔥、醋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酒送下,1日3次,稍稍加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: 建脾丸

配方組成

厚朴(去粗皮,銼,姜制炒)1兩,半夏(姜制)1兩,白朮(炒)1兩,肉桂(去皮,不見火)半兩,橘紅半兩,胡椒半兩,薑黃半兩,神曲(炒)半兩,白茯苓(去皮)半兩,丁皮半兩,蓽澄茄半兩,木香半兩,益智仁3分,人參(去蘆)3分,硫黃(金液丹代之)7錢半,溫姜(煨)7錢半,附子1只(9錢重,炮,去皮臍),丁香2錢(不見火),肉豆蔻3錢(面裹)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、婦人脾胃虛冷,嘔逆噁心,臍腹撮痛,冷痃反胃,惡聞食氣,停寒積飲,飲食不化,髒寒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薑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,空心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