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芋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2兩,黃耆1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五味子半兩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半兩,柏子仁3分,桂(去粗皮)3分,巴戟天(去心)1兩,熟乾地黃(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少氣,四肢無力。虛勞腰痛,四肢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(銼)1兩,五味子(淨揀)3分,黃耆(細銼)1兩,白朮3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氣虛弱,肌體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或30丸,食前溫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2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2兩,菟絲子(酒浸,別搗)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巴戟天(去心)2兩,澤瀉2兩,赤石脂2兩,五味子(炒)1兩,杜仲(去粗皮,酥炙,銼)1兩,山茱萸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百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半,熟乾地黃(焙)1兩半,柏子仁1兩,茯神(去木)1兩,人參1兩,防風(去叉)1兩,丹參1兩,貝母(去心,焙)半兩,菖蒲(石上者)半兩,甘草(銼)半兩,遠志(去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虛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食後將1丸含化咽津,夜臥時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熟乾地黃(切,焙)1兩,磁石(煅,醋淬7遍)1兩,菊花(微炒)1兩,黃耆(銼)1兩,茯神(去木)1兩,木通(銼)1兩,升麻3分,獨活(去蘆頭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耳聾,耳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米飲送下;漸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仙靈脾1兩,車前子(酒浸潤經宿,焙乾)3兩,菟絲子(酒浸經宿,別搗,焙乾)3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半,車前子1兩半,韭子(炒令熟)1兩半,菟絲子(酒浸一宿,別搗、焙)1兩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白龍骨1兩半,山茱萸1兩半,五味子1兩半,牡丹皮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石斛(去根)1兩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熟乾地黃(焙)5兩,肉蓯蓉(去皴皮,酒浸,切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冷氣,胸中聚痰,夜夢洩精,腰膝無力,小便頻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白朮1兩,人參3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弱,不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煮白麵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溫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黃耆(銼)1兩,菖蒲半兩,遠志(去心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氣虛,恐怖驚悸,恍惚健忘,煩悶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溫酒或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二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酸棗仁(微炒)1兩,柏子仁(研)3分,茯神(去木)3分,山茱萸3分。

功效主治

膽虛冷,精神不守,寢臥不寧,頭目昏眩,恐畏不能獨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。米飲亦得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半,巴戟天(去心)1兩半,菟絲子(酒浸,別搗)1兩半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半,山茱萸1兩半,人參1兩半,陳曲(炒)1兩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半,杜仲(去粗皮,炙)1兩半,續斷1兩半,桑寄生3兩,生乾地黃(焙)3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視不明,昏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空腹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硫黃(研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五味子1兩,磁石(煅,醋淬2-7遍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厥逆頭痛,及齒痛骨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山芋丸

配方組成

山芋1兩,石斛(去根)1兩,牛膝(去苗酒浸,切,焙)1兩,鹿茸(去毛,酥炙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五味子1兩,續斷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山茱萸1兩,人參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澤瀉1兩,杜仲(去粗皮,炙)1兩,蛇床子(炒)1兩,遠志(去粗皮,炙)1兩,菟絲子(酒浸1宿,別搗末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覆盆子(去梗萼)1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和搗300-500杵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、晚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