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聖散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銅綠1分,蛤粉半兩,麝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蝕,損口齒,臭穢不可近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幹貼。口齒臭穢者,用鹽水淨洗拭乾,每日1次貼之,三上必效。貼了藥少頃,口角有涎出者,可醫;如無涎出者,不可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塗炙)4兩,白朮2兩,吳茱萸(湯洗,煉幹,炒)1兩,高良薑半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木香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宿食不消,心腹(疒丂)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沸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附子2枚(重半兩者,炮裂,去皮臍),檳榔2枚(一生一熟),大黃(銼)1分,肉豆蔻(去殼)1分,木香1分,當歸(銼,焙)1分,吳茱萸(洗,焙)1分,黃連(去須)1分,芎1分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1分,乾薑(炮)1分,桂(去粗皮)1分,蕪荑1分,豬牙皂莢(酥炙,去黑皮並子)1分,巴豆半兩(去皮,以漿水煮20-30沸,麩炒黃,研出油),蒼鼠(銼,焙乾,研末)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匕,沒藥酒調下。只3服,箭頭立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八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腹中虛痛,肛門脫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切忌吃發風毒物。

使用方法

煉蜜調入如膏,攤油紙上貼之。一方入茶少許,摻腸頭上,絹帛揉入。一方摻患處,以物襯手揉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椿根白皮(焙)1兩,蒺藜子(炒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白湯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張渙方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盆消(研)1分,亂頭髮(燒灰,研)1分,紅蘭花(取末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不以疾病,鼻衄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綿纏,搵藥塞鼻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張渙方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七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肉豆蔻8枚(面裹煨香)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陳橘皮(去白)半兩,木香半兩,白茯苓(去皮)半兩,肉桂(去粗皮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甘草7錢半(炙),訶子16枚(煨,去核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弱,洩瀉不止,腹痛腸鳴,水谷不化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麩皮汁、豆豉汁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棗子1個,煎至1盞,食前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七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雄勃鴿糞4兩(揀緊細者,如小蚌螺者是),南木香1兩(不見火),臘茶2兩(新者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灰1兩,烏魚骨3錢,乳香2錢,幹胭脂1錢,輕粉1錢,麝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耳中膿,經年不愈,驢涎馬汗攻焮,瘡瘍,骨疽,疳瘻等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或接或經,以膏貼之,如有耳膿者,用1字紝耳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八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銅綠1錢,膽礬1錢,蟾酥7片,膩粉兩筒子,鉛丹半錢,砒霜1錢。

功效主治

口臭,齒疳脫落,漏齦,膿出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熱湯漱口,次貼1字,表裡拭之,候涎出盡,別用鹽湯漱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五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多年煮酒瓶頭箸葉(惟福建過夏酒有之,3-5年至10年者為佳)7個(燒存性)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人血淋便澀,水道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、臨臥陳米飲煮濃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七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草決明(焙,搗末)半兩,膩粉1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癬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布揩癬令赤,次以醋調藥塗之,當汁出,痛解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荊芥穗2兩,芎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木賊1兩,楮實(麩炒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目偏,風牽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食後茶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不拘多少(打破,酒浸,醮酒旋炙,令黃脆為度)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骨髓疼痛,至夜轉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入薄荷末1錢匕,人參末半錢匕,煎乳香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三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苦楝根白皮2兩,白蕪荑莢(去扇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蟲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1小盞,煎取半盞,放冷,待發時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蟾1枚(塗酥,炙微黃),蜣螂1分(去翅足,微炒),麥櫱1分(微炒),神曲1分(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食疳,不欲乳食,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九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栝樓4兩(去皮),何首烏4兩,大山茨菰2兩,甘草節2兩,地榆2兩,沒藥1兩,乳香半兩,麝香1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癰疽,及一切瘡癤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溫酒調下,1日3次。連進2服便住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九。

《博濟》卷五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滴乳香、膩粉、白礬(燒存性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骨疽瘡,及冷漏久不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遇患時,先用鹽醬水洗之,以津唾調之,貼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紅蘭花(6月6日取)1分,蜀葵花(5月5日採)1分,桃花(3月3日採)1分,凌霄花(7月7日採)1分,大麥(7月10日採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難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三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八十: 抵聖散

配方組成

烏賊魚骨半兩,馬牙消半兩,定粉半兩,食鹽1分,蕤仁1兩(去赤皮,別研如膏),白龍腦1分。

功效主治

眼生膚翳,及積年翳不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以銅箸頭,取如半小豆大,每日3-4次點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三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八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