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2錢,黃芩1錢(炒),豬苓8分,澤瀉8分,茯苓1錢半,白朮1錢,官桂3分,半夏1錢,甘草2分。
傷寒7-8日,發熱洩瀉,作渴引飲,煩躁不寧。
上(口父)咀。水2鍾,加生薑3片,煎1鍾,不拘時候服。
《扶壽精方》。
柴胡1錢6分,半夏(湯泡7次)7分,黃芩6分,人參6分,甘草6分,白朮7分半,豬苓7分半,茯苓7分半,澤瀉1錢2分半,桂5分。
傷寒、溫熱病、傷暑、瘧疾、痢疾等,邪在半表半里,症見發熱,或寒熱往來,或瀉洩,小便不利者,以及小兒麻疹、痘瘡、疝氣見有上述症狀者。
水2盞,生薑3片,煎至1盞,溫服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一。
柴胡、半夏、人參、甘草、黃芩、生薑、大棗、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桂枝。
傷風傷暑瘧。
每服加生薑3片,麥門冬20粒(去心),地骨皮少許,煎,溫服。
《得效》卷二。
半夏1錢,黃芩1錢,赤芍藥1錢,人參3分,柴胡8分,澤瀉8分,豬苓7分,羌活9分,木通1錢。
春初發頭痛,怯寒潮熱,是陽證者。
加生薑3片,煎,半飢服。
《窮鄉便方》。
柴胡、黃芩、廣皮、半夏、甘草、茯苓、豬苓。
寒溼傷於少陽,下利,時寒時熱,六脈弦大。
《傷寒大白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