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寄奴半兩,甘草1指節許,地龍(炒)1分。
小兒夜啼不止。
以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時時與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。
劉寄奴1兩,紅藍花半兩,益母草子半兩。
產後血運悶絕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童便半盞,酒半盞相和,暖過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劉寄奴、王不留行、大黃、金銀花、木鱉子各等分。
便毒。
酒、水煎,露1宿,五更服。
方出《準繩·瘍醫》卷四引《得效》,名見《洞天奧旨》卷十六。
劉寄奴1兩,當歸2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1兩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薑黃半兩。
產後血運,悶絕不識人,頰赤,手足煩疼,腹脹喘息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酒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劉寄奴。
金瘡、湯火瘡。
上為末。
摻金瘡口,裹。
《本事》卷六。
劉寄奴1兩,麝香1分(細研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芎藭3分,桂心3分,牛膝3分(去苗),益母草3分,羌活3分,生乾地黃3分,延胡索3分。
產後惡血衝心,悶絕不語。
上為散,研入麝香令勻。
每服2錢,以溫生薑湯、童便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赤石脂1兩,無名異1兩(燒紅),風化石灰1兩,寒水石1兩,磁石(燒紅7遍)1兩,王不留行半兩,劉寄奴半兩,地松半兩,地榆半兩,黃柏皮半兩。
刀箭所傷。
上為細末。
幹摻患處。如刀傷肉開者,以藥摻後更用軟帛微縛斂,即時肉合,更不痛作,亦無膿血,甚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。
劉寄奴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延胡索半兩,蒲黃半兩,肉桂3分(去粗皮),紅藍花半兩,木香1分,生乾地黃半兩,桑寄生半兩,赤芍藥半兩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,蘇枋木3分(銼)。
產後惡露不下,腹內(疒丂)刺疼痛,日夜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