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、赤芍藥、黃連、大黃、甘草、滑石。
二便下血。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。
甘遂(肥實連珠者)1兩(薄切,疏布囊盛),芎藭1分(銼如豆大)。
下注腳瘡。
以紙籠大者香爐,令至密不漏煙,頂留一竅,懸甘遂囊於竅間,其下燒芎藭1塊,令煙入遂欲過,再更燃1塊,芎藭盡,取甘遂為末。
30歲以上氣盛者,滿3錢,虛者2錢半,羯羊腎1對,批開,勻分藥末在內,淨麻皮纏定,炭火炙熟,勿令焦。臨臥爛嚼,溫酒下,隨人酒量,能飲1鬥者,可飲5升也,以高物支起雙腳,1服即愈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九。
生乾地黃(焙)4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,木通(銼)2兩。
上焦熱結,心肺壅滯,面赤心忪,口乾頭昏;心經熱,小便澀,及治五淋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-20丸,食後溫米飲送下;大段熱燥,新汲水送下。小兒化破服,丸數臨時加減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三引《旅舍方》。
生地黃5錢,木通5錢,當歸2錢,梔子2錢,黃芩2錢,甘草2錢。
心虛心熱,小便赤澀,多驚,睡臥不穩。
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。
《醫統》卷八十八。
黃芩1兩,黃連1兩,生地黃2兩,木通3兩。
心驚熱,小便澀,及五淋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臨臥溫水送下。
《元戎》。
木通1兩,黃芩1兩,生地2兩,山梔兩半。
胎前內熱,小便尿血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臨臥木通湯送下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