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芎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、半夏、蘇葉、柴胡、幹葛、茯苓、甘草、蒼朮。
春、夏、秋感寒,頭痛,發熱惡寒,脈浮緊,無汗表證。
加生薑、蔥白,水煎,熱服取汗。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二。
防風4兩,蘇葉2兩5錢,幹葛2兩5錢,川芎1兩5錢,羌活1兩5錢,前胡1兩5錢,麻黃1兩,桂枝5錢,甘草5錢。
感冒風寒,初起其邪在表,頭疼項強,耳塞身熱,惡寒無汗,周身關節痠疼。
上為末。
每服3-5錢,蔥頭、生薑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活人方》卷三。
紫蘇葉1兩,川芎1兩,白芍藥1兩,白朮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幹葛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妊娠外感風寒,渾身壯熱,眼暈頭旋者。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蔥白2寸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濟生》卷七。
川芎8分,陳皮8分,芍藥8分,白朮8分,蘇葉6分,幹葛5分,黃芩1錢,前胡1錢,麥門冬1錢,甘草3分。
孕婦傷寒,寒熱頭疼,身痛項背強。
加生薑、蔥白,水煎服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四。
撫芎8分,蘇葉8分,陳皮8分,檳榔8分,香附8分,大腹皮8分,羌活4分,木通4分,豬苓4分,澤瀉4分,香草3分。
胃脘痛,素性有熱,遇感即發。
加生薑,水煎服。
《窮鄉便方》。
川芎2錢,蘇葉1錢,枳殼(麩炒)1錢,桔梗1錢,柴胡1錢,半夏(湯泡7次)1錢,廣陳皮1錢,白茯苓(去皮)1錢,幹葛1錢半,甘草(炙)5分。
感冒風寒,發熱惡寒,頭疼身痛;瘴瘧腳氣;產後傷風,惡露已淨;小兒感冒,面色寒滯,兩頰或似水紅桃花,鼻流清涕,惡風痰壅。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三引《局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