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桂、陳皮、乾薑、甘草各等分。
腹痛。
水煎,空心溫服。
《便覽》卷一。
桂枝3錢,甘草3錢,生薑2錢,白芍6錢,阿膠(炒)1合,黃芩3錢。
虛,裡急腹痛,遺精,四肢痠痛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,自汗。
加大棗2個,水煎服。
《便覽》卷一。
芍藥6兩,桂心3兩,甘草(炙)2兩。
喘而發熱,頸脈皆動,日漸瘦削,由客熱乘肺,或因飲食失宜,氣不轉而氣急,誤服熱藥,火氣燻肺而遂喘,頰赤咽燥,其脈細數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水2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個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。
白芍藥(酒炒)、炙甘草各等分,肉桂減半。
小兒脾胃中氣虛損。
上為末。
水煎去滓,入白餳1匙,再煎1沸,溫服。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。
桂枝3兩(去皮),甘草2兩(炙),大棗12個(擘),芍藥6兩,生薑3兩(切),膠飴1升。
中氣虛寒,營衛不調,陰陽不和,或土虛木乘所致的虛勞裡急腹痛,心悸虛煩,衄血吐血、面色萎黃,遺精。再生障礙性貧血、功能性低熱等病,因如上所述者。
嘔家不可用建中湯,以甜故也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。必小便自利,證非溼熱者乃可用之。
以水7升,煮取3升,去滓,納飴,更上微火消解,溫服1升,1日3次。
《傷寒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