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芋酒

《千金》卷七: 茵芋酒

配方組成

茵芋1兩,烏頭1兩,石南1兩,防風1兩,蜀椒1兩,女萎1兩,附子1兩,細辛1兩,獨活1兩,卷柏1兩,桂心1兩,天雄1兩,秦艽1兩,防己1兩,躑躅2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頭眩重,目瞀無所見,或仆地氣絕,半日乃蘇,口噤不開,半身偏死,拘急痺痛,不能動搖,歷節腫痛,骨中痠疼,手不得上頭,足不得屈伸,不能躡履,行欲傾破,皮中動淫淫如有蟲啄,疹癢,搔之生瘡,甚者狂走。蠱風,面板盡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少壯人無所熬煉,虛老人薄熬之,清酒2鬥漬之,冬7日,夏3日,春、秋5日,初服1合,不知,加至2合,寧從少起,日2次。以微痺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茵芋酒

配方組成

茵芋1兩,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川椒1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躑躅花1兩(醋拌,炒令幹),乾薑1兩(炮裂),桂心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石南葉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莽草1兩(炙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以生絹袋盛,以清酒1鬥5升,浸3-7日滿後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及臨臥時暖1小盞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: 茵芋酒

配方組成

茵芋(去粗莖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女萎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羊躑躅1兩,防己1兩,石南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桂心(去粗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痺,肌體手足痿弱,四肢拘攣。賊風,手足枯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,夾絹囊盛貯,以清酒5升浸之,冬7日,夏3日,春、秋5日。

使用方法

初服1合,日3次,漸增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。
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深師方》: 茵芋酒

配方組成

茵芋2兩,狗脊2兩,躑躅花2兩(生用),烏頭2兩(生用),附子2兩(生用),天雄1兩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新久風,體不仁,屈曳,或拘急腫,或枯焦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,以酒1鬥,絹囊盛藥漬之,冬8-9日,夏5-6日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冷水。

使用方法

初服半合,不知增之,以知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深師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