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真湯

《醫宗說約》卷三: 固真湯

配方組成

蓮蕊、石蓮、芡實、棗仁、遠志、茯神、天冬、麥冬、桔梗、車前、龍骨各等分,甘草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無夢而遺之滑精。

使用方法

上加燈心,水煎,調辰砂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宗說約》卷三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: 固真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陳皮、白朮、木香、白芍(炒)、白茯苓、訶子(煨,去核)、肉豆蔻(面裹煨,紙包捶去油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瘡,虛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粳米30粒,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固真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2錢半,附子(湯浸,炮裂去皮)2錢半,白茯苓(去皮)2錢半,白朮2錢半,山藥(去黑皮)3錢,黃耆(蜜泡塗,炙)3錢,肉桂(去粗皮)3錢,甘草(溼紙裹,煨透)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慢脾風,四肢厥冷者。小兒吐瀉痢後,胃虛脾慢,四肢口鼻寒冷,沉困不省人事。小兒陰癇。身無燒熱,手足青冷,口噤驚啼,吐舌搖頭,面色黯晦,或從夜發,病在五臟骨髓者。閉目,面唇青黯,額汗昏睡,舌短聲啞,頻嘔清水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煎7分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四: 固真湯

配方組成

綿黃耆2兩(蜜炙),酸棗仁4兩,人參、白芍、當歸、生地黃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身發火熱,自汗不止,眼睛昏花,呵欠啼叫,未愈而痘隨見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生薑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四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: 固真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白朮(炒)、白芍(炒)、陳皮、甘草、歸身、丹皮、五味子少許、山萸肉、補骨脂少許(鹽水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痢疾日久,面白作渴,津液枯乾,肢體瘦弱,糞門不收,兼無股肉。

使用方法

加大棗1個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: 固真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5分,黃柏(炒)1錢,黃芩(炒)1錢,白葵花1錢,乾薑3分,甘草(炙)3分,郁李仁8分,柴胡7分,陳皮5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氣滯白帶,臨行時臍下痛甚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半,煎7分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