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逆湯

《傷寒論》: 四逆湯

配方組成

甘草2兩(炙),乾薑1兩半,附子1枚(生用,去皮,破8片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太陽病誤汗傷陽,及陽明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病、霍亂病等症見四肢厥逆,惡寒踡臥,嘔吐不渴,腹痛下利,神衰欲寐,舌苔白滑,脈微欲絕者,以及瘟疫、瘧疾、厥證、脫證、痛證見有上述症狀,屬陰證者。現常用於心肌梗塞、心衰、急慢性胃腸炎吐瀉過多,各種高熱大汗所致之虛脫,各種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屬於陽衰陰盛者。

注意事項

血虛寒滯之厥逆非本方所宜,熱厥禁用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煮取1升2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強人可大附子1枚,乾薑3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論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四引《深師方》: 四逆湯

配方組成

山茱萸1兩,細辛1兩,乾薑(炙)1兩,甘草3兩(炙),麥門冬1升(去心)。

功效主治

卒中風不能言,厥逆無脈,手足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,菘菜、生蔥、韭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升,煮取2升,分為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四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一: 四逆湯

配方組成

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白朮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毒傷寒,脈候沉細,四肢逆冷,煩躁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頻服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一引《十便良方》: 四逆湯

配方組成

乾薑3分(炮裂,銼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兩感傷寒,陰陽二毒交併,身體手足厥逆,心中熱悶,強語,三部脈微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良久吃熱粥,以助藥力,汗出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一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