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減涼膈散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: 加減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槐花(炒)、黃芩、陳皮、甘草、白芍、當歸、連翹、丹皮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有熱,血裹糞而出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: 加減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黃芩、梔子、桔梗、黃連、薄荷、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元參、甘草、枳殼、升麻。

功效主治

三焦火盛,上焦實熱,口舌生瘡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一引東垣方: 加減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連翹1錢,梔子5分,薄荷葉5分,淡竹葉5分,黃芩5分,桔梗5分,甘草(生)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六經熱,及傷寒餘熱不解,胸煩等證。

使用方法

上細切,作1服。水1盞半,煎至1盞,日3-5服。熱退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一引東垣方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九: 加減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薄荷葉、生梔子、元參、連翹(去心)、生甘草、苦桔梗、麥冬(去心)、牛蒡子(炒,研)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疹已發而失音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九。

《鎬京直指》: 加減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鮮生地6錢,黃芩1錢5分,淡竹葉1錢5分,瓜蔞皮2錢,鮮石斛3錢,炒梔子3錢,銀花3錢,生甘草5分,元參心4錢,杏仁3錢,象貝2錢。

功效主治

肺胃火盛,咳嗽痰粘,舌黃黑燥,脈數,口燥咽乾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鎬京直指》。

《痘疹活幼至寶》卷終: 加減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連翹5分,片芩5分,山梔仁(炒)5分,枳實(炒)5分,前胡5分,大黃(酒炒)1錢,薄荷2分,甘草2分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風服清熱鎮驚湯未愈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,煎5分,3歲以下者,分2-3次服之。微利1-2次痰熱自退,若已通利,則不必盡劑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活幼至寶》卷終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