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菀3分,鉛丹1分。
面黑。
上為末。
年過30難復療,服藥忌五辛。
每服1刀圭,以醋漿送下,每日3次。服10日,大便黑;18、19日,如漆;21日,全白便止,過此太白。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六,名見《千金》卷六。
鉛丹不拘多少。
鼻久衄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匕,發時以新汲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。
鉛丹、蛤粉各等分。
破傷水入,腫潰不愈。
上藥同炒令變色。
摻瘡上。水即出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鉛丹2分,胡粉2分,栝樓根10分,甘草10分,澤瀉5分,石膏5分,赤石脂5分,白石脂5分。
消渴,小便數,兼消中。心神煩悶,頭痛。
上藥治下篩。
不宜酒下,用麥汁下之。
每服方寸匕,水送下,日3次;壯人1匕半。渴甚者,夜2服,腹痛者減之。丸服亦佳,每服10丸。服此藥了,經2-3日,宜爛煮羊肝空腹服之;或作羹亦得,宜湯淡食之。侯小便得鹹,更即直服蓯蓉丸兼煮散將息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一註文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鉛丹2兩,栝樓8兩,茯苓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,麥門冬8兩(去心)。
消渴。
上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,旦以漿水送下,每日2次。
《千金翼》卷十九。
鉛丹(炒,研)1兩,定粉(炒,研)1兩,蛇蛻(炙焦)2條,夜明砂(炒)1分,蘆薈(研,臨時入)1分。
小兒疳痢。
上5味,以前4味為散,用醋拌和為餅,就熱銚上煿熟,為細散,後入蘆薈和勻。
每服1字匕,早晨、日午以米飲調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鉛丹(研)1兩,栝樓根3兩,黃連(去須)1兩半,白石脂1兩半。
消渴羸瘦,小便不禁,久內燥引飲不已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後以漿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