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骨1兩,茯苓1兩,桂心1兩,遠志(去心)1兩,麥門冬(去心)2兩,牡蠣(熬)3兩,甘草(炙)3兩,生薑4兩。
宿驚失志,忽忽喜忘,悲傷不樂,陽氣不起者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醋、生蔥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7升,煮取2升,分為2服。
《外臺》卷十五引《深師方》
龍骨1兩,阿膠(炙令燥)1兩,乾薑(炮)1兩,黃連(去須,炒)1兩,粳米3合(炒熟),石榴1枚(大者,切,別搗入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芍藥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。
大便不禁,真氣羸弱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溫服,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龍骨半兩,訶黎勒皮(焙,炮)半兩,赤石脂半兩,醋石榴皮(炒黃)1分,木香1分,使君子仁1分。
疳氣瘦弱,下痢白膿,久而不愈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字或半錢,麝香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七引張渙方。
龍骨1兩,黃連(去須)3分,黃柏(去粗皮,炙)3分,地榆(炙)3分,白頭翁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酸石榴皮,白朮半兩。
小兒3歲以上,疳痢,口瘡,身體腳手心熱。
上為粗末。
1-2歲兒每半錢匕,水半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3分,去滓,分2次溫服,早、晚食前服。口瘡,取蘆薈、赤地利末敷之;下部生瘡,取蚺蛇膽、黃連、麝香等分為末,塗敷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龍骨1兩,黃耆(銼)1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,白薇3分,牡蠣(煅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肺痿,小便數,漸覺氣弱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。
龍骨2兩,遠志2兩,茯神2兩,防風2兩,牡蠣2兩,甘草7兩,大棗7枚。
驚憂怖迫逐,或驚恐失財,或激憤惆悵,致志氣錯越,心行違僻不得安定者。
以水8升,煮取2升,分2次服,日日作之。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三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四。
龍骨2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遠志(去心)2兩,當歸(切,焙乾)2兩,甘草(炙令微紫,銼)2兩,防風(去叉)2兩,人參2兩,桂(去粗皮)1兩半。
風驚恐,恍惚多忘,神氣怯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2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、午時、夜臥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四。
龍骨半斤。
熱病不解,下痢困篤欲死者;傷寒已8-10日,大煩渴熱盛,而三焦有瘡??者多下痢。或張口吐舌呵籲,咽爛口鼻生瘡,吟語不識人。
搗碎。以水1鬥,煮取5升,使極冷,稍稍飲。其間或得汗即愈。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二,名見《外臺》卷二引《深師方》。
龍骨3兩,牡蠣3兩(煅),烏梅肉1兩,熟艾1兩,白頭翁1兩,乾薑1兩,女萎2兩,黃連2兩,當歸2兩,甘草6兩(炙)。
白滯下,晝夜無複數。
上切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豬肉、冷水。
以水7升,煮取3升2合。分服,日3夜1,斷便止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龍骨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乾薑(炮裂)1兩,甘草(微炙)1兩,人參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。
霍亂後虛冷腹痛,下利不止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熱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。
龍骨(白者,碎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乾薑(炮)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,人參1兩半。
霍亂吐利,手足逆冷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龍骨4分,甘草(炙)4分,黃連4分,當歸1分,乾薑1分。
小兒下利不住,腹痛。
以水4升,煮1升2合。食前分3次溫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嬰孺方》。
龍骨3兩,黃連3兩,乾薑3兩,赤石脂3兩,當歸3兩,枳實5枚(炙),半夏1升(洗),附子(炮,去皮,破)2兩,人參2兩,桂心2兩,甘草(炙)2兩。
霍亂吐痢嘔逆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3次服。
《千金翼》卷十八。
龍骨2兩,甘草2兩,大黃2兩,赤石脂2兩,石膏2兩,桂心2兩,寒水石2兩,栝樓根2兩。
少小壯熱,口渴引飲,下痢。
上藥治下篩。
以酒、水各5合,煮散2合,2沸去滓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五。
龍骨(研)1兩,人參1兩,茯神(去木)1兩,紫石英(研)1兩,赤石脂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乾薑(炮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)1兩,白朮1兩,芍藥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遠志(去心,焙)半兩。
傷寒後心氣虛悸,恍惚多忘,或夢寐驚魘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龍骨5分,甘草(炙)3分,乾薑3分,當歸3分,黃連3分,赤石脂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前胡3分。
小兒利,已服湯利去實,實去後而利不住。
以水4升,煮1升2合。分為6服,旦服至午令盡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嬰孺方》。
龍骨1兩,犀角(鎊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阿膠(銼,炒燥)1兩,黃連(去須,銼,炒)1兩,人參3分。
傷寒後熱毒攻腸胃,下痢赤白,困絕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龍骨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1兩,赤石脂1兩半。
冷白滯痢腹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。
龍骨(研)5兩,人參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甘草(炙)2兩,牡蠣(煅)2兩,桂(去粗皮)2兩,熟乾地黃(焙)2兩。
小便白淫及遺洩,無故自出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龍骨1兩半,桑根白皮1兩半,赤石脂1兩半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半,麻黃(去節根)1兩半,白芷1兩,黃連(去須)1兩,地榆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木香1兩,白朮1兩,訶黎勒皮(煨)1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肉豆蔻(去殼)2枚。
新久瀉痢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切)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七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