備急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乾薑(炮)1兩,大黃(炮)1兩,巴豆(去皮心,炒幹,別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卒暴心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與巴豆和勻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橘皮湯下。得利為效,痛止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
《幼科釋謎》卷六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煨大黃、巴霜、葛根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便秘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米飲送下。壯盛小兒或用1丸半,以大便快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釋謎》卷六。

《活人方》卷三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延胡索3錢,木香1錢5分,五靈脂1錢5分,沉香1錢,巴霜7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寒脾弱,復傷生冷,肉食不能腐熟,停滯腸胃,心腹絞結為痛,大便塞結不通,精神素旺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芥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10丸起,5丸止,空心生薑湯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方》卷三。

《惠直堂方》卷二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真茅術(去皮尖)6分,母丁香6分,雄黃6分,硃砂(各淨末)6分,蟾酥6分。

功效主治

痧肚痛。各種痧症,心腹暴痛,憎寒壯熱,斑痧內悶,溫毒瘴癘,毒氣內侵。

炮製方法

將蟾酥火酒開化,共研成丸,如芥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辣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粒,置舌尖上。藥化痛止,重者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惠直堂方》卷二。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2錢半,大黃5錢,牽牛末5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多食,胃弱不能勝谷,食蒸發搐,潮熱,大便酸臭,秘洩不調,或嘔吐腹痛;痘後餘毒已解,大便未通,燥屎作痛者;疹毒目胞腫而右頰有青筋,發熱頭額腹肚最甚,或兼嘔吐腹疼,傷食之熱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神曲糊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食前山楂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六引《經驗秘方》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,巴豆10個(去殼,另研),乾白姜1兩(2味淨,去皮及石灰,為細末)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痛,大便結,心腹百病,氣虛不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六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《醫心方》卷六引《極要方》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5兩,乾薑2兩,巴豆3兩(去心,熬),芒消3兩。

功效主治

忽然心腹脹滿,急痛氣絕,大小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以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丸,平曉飲下,不利更加1-2丸。取得4-5度利,利如不止,取醋飲止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六引《極要方》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二引《應驗方》: 備急丸

配方組成

地龍數條(5月5日取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竹刀分中截作兩段,看地龍跳得急者,慢者各另一處研爛,用硃砂末同研,和勻得所,丸如小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急驚用急跳者,慢驚用慢跳者,用金錢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二引《應驗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