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黨3錢,白茯苓6錢。
脾胃虛弱,飲食短少。
上為末,同粳米1茶鍾熬成粥。
先以鹽湯將口漱淨,後再食粥。
《喉證指南》卷四。
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白茯苓3分,粟米半合,麥門冬1兩(去心)。
小兒冷傷脾胃,嘔逆及痢,驚癇。
上銼細。
每服半兩,以水1大盞,煎諸藥至7分盞,去滓,下米作粥食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七。
人參(為末)1合,防風(去叉,為末)1分,磁石(搗碎,綿裹)2兩,豬腎(去筋膜,細切)1對。
耳聾,耳虛鳴。
上藥先將磁石於銀器中,以水1鬥,煮取3升,入豬腎及粳米5合,如常法煮粥,候熟入前2味,更煮數沸,空腹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九○。
人參1兩(銼如粟,以水4升,煮至2升,去滓下米),粟米5合,薤白(切)1合,雞子(去黃)1枚。
中偏風,冒悶煩躁,食飲不得。
上藥先用參汁煮粟米粥,將熟,下雞子清、薤白,候熟食之,如食不盡,可作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八。
人參(為末)半兩,生薑(取汁)半兩。
反胃,吐酸水。年老體弱,五臟虛衰,久病羸瘦,勞傷虧損,食慾不振,慢性腹瀉,心慌氣短,失眠健忘,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的病症。
宜秋、冬季節早餐空腹食用。凡屬陰虛火旺體質,或身體壯實的中老年人以及炎熱的夏季忌用。
以水2升,煮取1升,入粟米1合,煮為稀粥,覺飢即食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