緩中湯

《千金翼》卷六: 緩中湯

配方組成

吳茱萸1升,乾薑2兩,當歸2兩,白芷2兩,人參2兩,甘草(炙)2兩,麥門冬(去心)3兩,半夏(洗去滑)3兩,芍藥6兩,細辛1兩,生地黃1斤(取汁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腹中拘急及虛滿少氣,產後諸虛不足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取3升,去滓,納地黃汁,更上火合煎2-3沸,溫服1升,1日3次。若無當歸,以芎4兩代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六。

《辨證錄》卷八: 緩中湯

配方組成

白芍1兩,當歸1兩,人參1兩,甘草1錢,熟地1兩,山茱萸5錢,麥冬5錢,三七根末3錢,荊芥(炒黑)1錢,炒黑姜炭5分。

功效主治

人有失血之後,不知節勞慎色,以致內熱煩渴,目中生花見火,耳內蛙聒蟬鳴,口舌糜爛,食不知味,鼻中乾燥,呼吸不利,怠惰嗜臥,又不安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緩中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(銼細)、防風(去叉)、地骨皮(去土)、甘草、紫蘇葉各等分(並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,三焦壅滯,口乾,咽喉不利,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緩中湯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2兩半,當歸2兩半,人參2兩半,白朮2兩半,阿膠2兩半,芍藥2兩半,芎2兩半,甘草1兩半,桂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肉淋,勞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肉汁2盞,加生薑10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《名家方選》: 緩中湯

配方組成

芍藥1錢2分,桂枝6分,茯苓6分,大棗3分,甘草3分,枳殼4分,厚朴6分。

功效主治

積氣,腹中拘急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名家方選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緩中湯

配方組成

乾薑(炮)1分,檳榔1分,甘草(炙)1分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芍藥(炒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半兩,人參半兩,枳殼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半夏(湯洗去滑7遍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痃氣急痛,腹脹,胃脘痛,嘔逆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取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