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二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訶黎勒皮(炒)1兩,京三稜(炮,銼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檳榔(銼)1兩,木香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膈氣咽塞,憂結不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日2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石斛(去根)1兩,白朮1兩,桂(去粗皮)1兩,澤瀉1兩,黃耆1兩半,五味子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;焙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草豆蔻(去皮)3枚。

功效主治

脾氣久虛,遍身浮腫,四肢不舉,腹脹滿悶;及水病後,氣虛未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破),同煎至6分,食前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烏梅(去核)2枚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利不止,津液虛少,不至上焦而煩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竹茹彈子大,煎至1盞,去滓熱服,1日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研細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虛煩,心胸滿悶,腹脹微喘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杏仁外,銼如麻豆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入粳米100餘粒同煎,米熟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二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肉豆蔻(去殼,炮)2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)2兩,黃耆(銼)2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熟)2兩,枇杷葉(拭去毛,炙)2兩,藿香(去梗)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脾胃虛弱,嘔吐,不納飲食,四肢怠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指大(拍碎),大棗2枚(擘破),煎取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二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3兩,桂(去粗皮)3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1日至3日,頭痛壯熱,煩悶,其脈洪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,連並溫服,不拘時候,衣覆出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二十一。
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三,名見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二引《產經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生薑5兩,人參2兩,甘草2兩,大棗12枚。

功效主治

肺痿咳嗽,吐血,吐涎沫,心中溫溫,咽燥而不渴者。妊娠咳逆若傷寒咳。吐血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3升,煮取1升半,分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三,名見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二引《產經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分,甘草(炙)1分,黃明膠(炙燥)1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貝母(去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肺經感寒,語聲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7分,加糯米少許,同煎至4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當歸(切,焙)3分,烏梅(去核,焙)2枚,艾葉(微炙)半兩,黃耆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久痢,及腹痛兼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一二歲兒,每服1錢匕,水半盞,加生薑2片,同煎至3分,去滓,分溫2服,空心、午後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官桂1兩,茯苓1兩,麻黃半兩,貝母半兩,菖蒲半兩,甘草1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咳惡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1盞,煎至半盞,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○。

《飲膳正要》卷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新羅參(去蘆,銼)4兩,橘皮(去白)1兩,紫蘇葉2兩,沙糖1斤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2鬥,熬至1鬥,去滓澄清,任意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飲膳正要》卷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茯苓1兩,甘草1兩,桑白皮1兩,黃耆1兩,白朮1兩,生薑1兩,大棗6枚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大煩渴,身熱上氣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4升,煮取2升,去滓,溫服5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白芷1兩,黃耆(銼)1兩,芍藥1兩,當歸(酒浸,切,焙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虛勞冷,筋脈拘急,肢體煩疼,氣滯血澀,腸胃不快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下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當歸(切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檳榔(生,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)1兩,鬼箭羽1兩,乾薑(炮)半兩,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虛冷,氣血不和,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茯苓2兩,甘草1兩,菖蒲1兩,當歸1兩,紫石英1兩,熟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厥陰病,亡陽譫語,驚狂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5升,煮取2升,去滓,溫服7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二引《便產須知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0分,茯苓10分,羌活10分,桂心10分,大棗10分,遠志10分,竹瀝1升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多虛羸弱,致重虛,昏悶不省人事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6升,煮取3升,下竹瀝,更煎取2升,溫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二引《便產須知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栝樓根(銼)1兩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服乳石將適失度,飲食冷熱不消,虛脹吐清水,渴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加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黃耆(炙,銼)1兩半,芍藥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芎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木通(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癰疽,虛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2盞加竹葉10片(切碎),生地黃汁少許,煎至1盞,濾去滓,溫服,空心、日午各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。

方出《續本事》卷一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二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茯苓2兩(白者),附子(每枚7錢重,炮,去皮臍)1兩,牡蠣1兩(煅),粉草半兩,黃耆1兩(鹽炙)。

功效主治

唇青面黃,肚裡冷痛牽引小腹,以致翻胃,口苦舌幹,少寐多寤,腳手不遂,遠年日近一切脾胃冷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麵、粘膩等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大錢,鹽湯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續本事》卷一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二○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川芎3分,茯苓3分,半夏(制)3分,甘草(炒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,咯血,血汗,大小便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生薑5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半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1分,桔梗(銼,炒)1兩1分,櫸皮(去粗皮,炙)2兩,甘草(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赤白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,早晨、午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防己半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半兩,芍藥半兩,芎半兩,甘草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白朮(銼,炒)半兩,桂(去粗皮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附子1枚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口面斜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切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荊芥穗2兩,柴胡(去苗)2兩,白朮2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2兩,酸棗仁(微炒)2兩,紫菀(去土)2兩,黃耆(銼)2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2兩,木香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桔梗(炒)1兩,五味子(炒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大腹皮1兩,沉香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勞氣,肌瘦寒熱,咳嗽,盜汗,減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烏梅半枚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訶黎勒皮1兩,甘草(炙)半兩,射干(去毛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烏梅(去核)半兩,陳曲(炒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如有物噎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半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風上攻,鼻塞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茺蔚子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桔梗(炒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肺風熱,目乾澀赤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桑上寄生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甘竹茹1兩,續斷1兩,芎1兩,艾葉(焙乾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因驚,胎內轉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加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當歸(切,微炒)2兩,阿膠(炙令燥)2兩,甘草(炙令赤)1兩,芎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艾葉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)2兩,生乾地黃(微炒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卒下血,致胎動不安,少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切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阿膠(炙令燥)1兩,芎1兩,當歸(微炙,切)2兩,杜仲(去粗皮,銼,炒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卒下血,胎動不安,少腹痛連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酒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山芋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陳粳米1兩,半夏半兩(湯洗7遍,薑汁炒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嘔逆,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5片,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一,名見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必效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桂心1兩,梔子(擘)1兩,甘草(炙)1兩,黃芩1兩。

功效主治

卒心痛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6升,煮取2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一,名見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必效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〇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大黃(銼,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甘草(炙)1兩,芍藥1兩,牡丹皮(去心)1兩,吳茱萸(微炒過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4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〇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木通(銼)2兩,芍藥2兩,甘草(炙)1兩,羚羊角(鎊屑)1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虛驚,心神恍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水3盞,先煮羊肉3兩,取汁1盞,去肉入藥末3錢匕;再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半兩,茯苓(去粗皮)半兩,赤芍藥半兩,桔梗(去蘆)半兩,制厚朴1兩,甘草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心腹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熱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1兩,木香1兩,五味子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皮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短氣,上膈壅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芎(銼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白朮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桔梗1兩,甘草(炙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傷寒,頭痛項強,壯熱惡寒,身體煩痛,寒壅咳嗽,鼻塞聲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薄荷5葉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陳橘皮(去白,切,焙)1兩,乾薑(炮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霍亂吐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半夏(生薑汁制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白朮1兩,藿香葉1兩,丁香半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嘔逆,不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外臺》卷三十八引靳邵方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麻黃3兩(去節),人參1兩,枳實(炙)1兩,黃芩1兩,甘草(炙)1兩,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榮衛不通,心腹痛不解,通身顫寒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5升,煮2升,分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十八引靳邵方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小品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茯苓2兩,葛根2兩,橘皮2兩,麥門冬(去心)2兩,甘草(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卒吐下不禁,脈暴數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5升,煮取2升,絞去滓,分3次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小品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五引《深師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甘草(炙)2兩,半夏(洗)1兩,龍骨6兩,遠志8兩,麥門冬(洗,去心)1升,乾地黃4兩,大棗(擘)50枚,小麥1升,阿膠(炙)3兩,膠飴8兩,石膏4兩(碎,綿裹)。

功效主治

忽忽善忘,小便赤黃,喜夢見死人,或夢居水中,驚恐惕惕如怖,不欲聞人聲,飲食不得味,神志恍惚不安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蕪荑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3鬥,煮小麥令熟,去麥納藥,煮取7升,去滓,納膠飴令烊,1服1升,日3夜1。安臥,當小汗彌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五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雞峰》卷十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瓜蒂1兩,杜衡1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服湯後,逆氣停留,血在胸上,轉加悶亂煩躁,紛紛欲吐,顛倒不安,其脈沉伏。吐血後,體中但覺奄奄然,煩躁,心中悶亂,紛紛嘔吐,顛倒不安。醫工又與黃土湯、阿膠散,益加悶亂,卒至不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溫漿水調服方寸匕。須臾更吐清黃汁或血1-2升,無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芍藥1兩,黃耆(銼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半產後,血下過多,心驚體顫,頭目運轉,或寒或熱,臍腹虛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五味子3分,大腹皮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桑根白皮(銼,炒)1兩半,黃耆(銼細)1兩半,芍藥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葛根(銼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渴,飲水無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五,名見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五引《產經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厚朴半兩,甘草半兩,白朮18銖(一方加乾薑1分或加生薑3分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霍亂吐痢,吐利不止,心煩,四肢逆冷。

注意事項

乳母忌生冷、油膩等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升2合,煮取半升。60日兒服1合,百日兒分3服,期歲兒分2服,中間隔乳食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五,名見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五引《產經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透)1兩,紫蘇子(炒)1兩,大腹皮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檳榔(銼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半,防己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厥逆,三焦不調,及脾胃氣攻,頭面虛腫,氣喘,心急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塊(拍破),蔥白3莖(切)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半,吳茱萸(湯浸去涎,焙乾,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晡各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芍藥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生乾地黃(酒浸,去土,焙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甘草(炙)1兩,芎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五味子1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桂(去粗皮)3兩,乾薑(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胞痺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先用水2盞,煮羊腎1只至1盞半,除腎下藥末,加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桂(去粗皮)2兩,阿膠(炙令燥)1兩,紫菀(去苗士)1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8兩,熟乾地黃(切,炒)4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短氣,咳嗽唾膿血,不得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飴糖1棗大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日3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半,白朮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藿香1兩半,甘草1分(炙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噦逆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肉豆蔻(去殼)1分,檳榔(銼)1分,木香1分,白朮半兩,訶黎勒皮(半生半炮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蓬莪茂(煨,銼)1兩,京三稜(煨,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不和,中寒虛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木瓜1片,同煎至8分,去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半夏(湯洗去滑,生薑汁制)、草豆蔻(去皮)、大腹皮(銼)、前胡(去蘆頭)、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、桂(去粗皮)、芍藥、當歸(切,焙)、白茯苓(去黑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氣虛弱,肌體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切),大棗2枚(擘),煎至8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茯苓1兩,五味子1兩,桔梗1兩,大黃1兩,黑參1兩,車前子1兩,黃芩1兩半,知母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冰瑕翳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盞,散1錢,煎至5分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柴胡(去苗)2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3兩,紫菀(去苗土)3兩。

功效主治

上氣咳嗽,嘔逆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加生薑半兩(拍碎)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七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黃連(去須,炒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樗皮1兩,地榆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五味子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白朮(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大腹(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痢並休息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七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熟)3分,大腹(並皮子用)3枚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嘔吐不下食,口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鱉甲(去裙襴,醋炙)、澤瀉、柴胡(去苗)、防風(去叉)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生乾地黃(焙)、白朮、胡黃連、羚羊角(鎊)、款冬花、甘草(炙,銼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潮熱咳嗽,心腹妨悶,肢體疼痛,飲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入烏梅1枚,竹葉5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紫菀(去苗土)半兩,木香1分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桔梗1兩(炒),赤芍藥1兩,五味子1兩,芎半兩,訶黎勒皮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防己1分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鱉甲1兩(醋炙令焦黃),柴胡(去苗)半兩,地骨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羸瘦,肌熱盜汗,四肢少力,不思飲食,咳嗽多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加蔥白2寸,生薑半分(切碎),同煎至半盞,去滓,入童子小便半盞,再煎1-2沸,每日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地骨皮3分,羚羊角(鎊)3分,防風(去叉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升麻半兩,玄參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決明子(微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患後,起早勞發,風眼赤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半夏(湯洗7遍去滑,焙)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草豆蔻(去皮)3分,丁香1分,木香1分,芍藥1分,甘草(炙,銼)1分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久患氣脹,上壅心胸,食物不化,腸中切痛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切),煎取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
方出《經效產主》卷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五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6分,茯神8分,麥門冬8分,羚羊角8分,黃芩4兩,白鮮皮4兩,甘草4兩,石膏12分,淡竹瀝2大合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心忪悸,或志意不定恍惚,言語錯亂,口面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大升,煎取7合,下竹瀝,分為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經效產主》卷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五○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三,名見《千金翼》卷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當歸2兩,防風2兩,黃耆2兩,芍藥2兩,麥門冬2兩,獨活3兩,白朮3兩,桂心3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眩屋轉,眼不得開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以水1鬥,煮取3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三,名見《千金翼》卷十六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澤瀉2兩,甘草2兩,桂心2兩,橘皮3兩,乾薑3兩,茯苓4兩,青竹茹5兩,大黃6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虛反,食下嚥便吐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以水8升,煮取3升,1服7合,日3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六,名見《外臺》卷八引《必效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澤瀉2兩,桂心2兩,茯苓4兩,橘皮3兩,甘草3兩,黃耆3兩,大黃1兩半,生薑8兩,半夏1升,麥門冬3升。

功效主治

胃反,吐逆不消食,吐不止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生蔥、羊肉、餳、菘菜,酢物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以水1鬥2升,煮取3升2合,1服8合,日3夜1;羸人服6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六,名見《外臺》卷八引《必效方》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六,名見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崔氏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胡麻仁8合,橘皮1分,枇杷葉8兩。

功效主治

嘔噦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枇杷葉,取5升;下藥,煮取3升,納麻仁,稍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六,名見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崔氏方》。

《千金》卷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麥門冬1兩,乾薑1兩,當歸1兩,茯苓1兩,甘草1兩,五味子1兩,黃耆1兩,芍藥1兩,枳實1兩,桂心3兩,半夏1升,大棗15枚。

功效主治

肺積氣,並客熱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去滓,1服9合,從旦至晡令盡,皆熱服,慎勿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七。

《千金》卷二十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附子1兩,厚朴1兩,茯苓1兩,甘草1兩,橘皮1兩,當歸1兩,葛根1兩,乾薑1兩,桂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冷霍亂,吐利煩嘔,轉筋,肉冷汗出,手足指腫,喘息垂死,語音不出,脈不通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7升,煮取2升半,分3服。取愈乃止,隨吐續更服勿止,並灸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甘草(炙)2兩,乾薑(炮裂)1兩,大黃(銼碎,醋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麥門冬2兩,當歸2兩,芍藥2兩,甘草2兩,生薑2兩,白糖2兩,前胡1兩,茯苓1兩,蜀椒1兩,五味子1兩,橘皮1兩,桂心2兩,大棗15枚,枳實3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五勞七傷,胸中逆滿,害食乏氣,嘔逆,兩脅下脹、少腹急痛,宛轉欲死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取東流水1鬥半,漬藥半日,用3歲陳蘆梢以煎之,取4升,納糖,覆上火煎令10沸。年20以上,60以下,1服1升;20以下,60以上,服7-8合;雖年盛而久羸者,亦服7-8合,日3夜1。不爾,藥力不接,則不能救病也。要用勞水、陳蘆,不則水強火盛猛,即藥力不出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4兩,大腹3枚,檳榔3枚,枳殼(去瓤;麩炒)4兩,芍藥4兩,柴胡(去苗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腹內痛,如刀所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五。

方出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五引《博濟安眾方》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橘皮1兩,生薑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乳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升半,煎取8合,細細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醫心方》卷二十五引《博濟安眾方》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聖惠》卷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(去蘆頭),訶黎勒皮3分,乾薑3分(炮裂,銼),桂枝3分,赤茯苓1分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甘草(炙微赤,銼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2日,頭痛鼻幹,面赤壯熱,四肢煩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,頻服之。汗出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三引《聖惠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檳榔(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大腹皮(銼)1兩,牡丹皮1兩,芍藥1兩,防己1兩,芎1兩,草豆蔻1兩,白朮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丁香皮1兩,桔梗(炒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茯神(去木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甘草(炙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思慮太過,心氣不足,氣結不得宣利,月水不應時,或久不通,或血隔成癆,漸有寒熱,肌肉消瘦,不思谷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不可服破血有性之藥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2片,大棗1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三引《聖惠》。

《傷寒微旨》捲上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石膏2兩,柴胡1兩,芍藥3分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陽盛陰虛,邪氣在表,陽氣獨有餘,身熱冒悶,口燥咽乾,脈浮數,或緊或緩,上出魚際,寸脈力大於關尺,發病在立春以後至清明以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如錢大,同煎至7分,去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微旨》捲上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四引《護命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桑寄生半兩,川芎1分,木香1分,沉香1分,甘草1分,烏藥1分,人參1分,枳殼(只使青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喜怒膈氣,心前噎塞,空嘔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9分,水1盞,煎取7分,空心和滓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四引《護命》。

《袖珍》卷一引《經驗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麻黃(去節)1兩,杏仁(去皮尖,炒)1兩,甘草(炙)4兩,桑白皮5錢,五味子5錢,粟殼(制)5錢,陳皮5錢,麥門冬3錢,紫菀1兩,人參(去蘆)4錢,阿膠7錢(炒)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咳嗽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2盞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一引《經驗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2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知母1兩,枇杷葉(拭去毛,炙)1兩,黃連(去須,微炒)1兩,葛根(銼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地骨皮1兩,淡竹根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,發作有時,心脾有熱,飲水無度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訶黎勒(炮,去核)半兩,高良薑(銼,炒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,銼)半兩,陳橘皮(去白,炒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乾薑(炮)1分,細辛(去苗葉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兼食毒。初得病,身體不大熱,心胸痞悶,不思飲食,吐逆不定,上氣築心,下利不止,水谷不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以粥飲投,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出汗)1分,乾薑(炮)1兩,阿魏(酒浸,去砂石,面和作餅,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寒瘧胸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犀角屑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玄參(堅者)半兩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地骨皮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病後壅熱,心忪驚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下竹瀝1合,攪勻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遠志(去心)1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,銼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竹茹半兩,黃耆(銼)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桔梗(銼,炒)半兩,龍骨(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盜汗不止,心多煩躁,驚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破)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酸棗仁(微炒)3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芎(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石膏(碎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虛勞不得眠,煩悶,四肢乏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分,白茯苓(去黑皮)2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黃耆(銼)1兩,半夏(湯洗七遍,炒幹)半兩,白朮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虛羸少力,嘔噦氣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知母1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,石膏(碎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餘熱不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、粳米各少許,同煎至7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芍藥1兩,栝樓實1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1兩,茯神(去木)1兩,生地黃(洗,切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葛根(銼)1兩,酸棗仁1兩。

功效主治

飲酒太過,內熱煩躁,言語錯謬。房勞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,葛根(銼)半兩,竹茹半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甘草(炙,銼)1分,半夏(湯洗去滑,炒幹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狂言欲走,口乾,或時吐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分(拍碎),大棗3枚(擘破)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葛根(銼)半兩,白朮半兩,桔梗(去蘆頭,銼,炒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利,渴燥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漿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杜仲(去粗皮,銼,炒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芍藥3兩,熟乾地黃(焙)3分,白朮3分,木通(銼)3分,玄參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芎1兩,桑寄生1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牡丹皮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種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蔥、桃、李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麻黃(去節,先煎,掠去沫,焙乾)1兩半,石膏2兩半(搗碎),芍藥3分,芎1兩,防己(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附子(炮裂,去臍皮)1枚重半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49枚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四肢拘攣,舌強不能語,精神恍惚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銼如麻豆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加生薑半分(切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空心1服,相去如人行五里再1服。衣覆微汗,勿觸外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兩,白朮4兩,桂(去粗皮)3兩,防己3兩,甘草(炙,銼)3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7枚,防風(去叉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。

功效主治

歷節風疼痛,日夜發歇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同煎至1盞,入醋少許,更煎3-4沸,去滓溫服,日2夜1。當覺熱痺。未覺,加藥末並醋,如前煎服,覺熱痺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半夏(湯浸7遍去滑)半兩,乾薑(炮,銼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白朮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五味子(炒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黃耆(銼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訶黎勒(煨,用皮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汗洩大多,寒中泣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,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芎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芍藥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桔梗(炒)3錢,木香3錢,茯神(去木)3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厥,志意不樂,身背疼痛,多驚善欠,噫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切)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柴胡(去苗)、羌活(去蘆頭)、荊芥穗、旋覆花、甘菊花(擇去梗)、桑白皮(銼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頭眩,涕唾稠粘,心胸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早晚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芍藥1兩,桔梗(銼,炒)1兩,芎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竹茹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吐血、下血及血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2兩,半夏(湯洗去滑,炒)2兩半,甘草(炙,銼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冷,嘔逆醋心,冷癖翻胃,中酒後不得食,面色萎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乾薑1兩,黃耆1兩,芍藥1兩,細辛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4升,煮取1升8合,1服3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芍藥半兩,幹桑耳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葛根(銼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裡急氣短,頭目昏痛,體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白前1兩,防己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如膏)1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上氣,喘急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大黃(煅,銼)半兩,芍藥半兩,鉤藤半兩,當歸(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熱多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8分,加竹葉5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木通(銼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升麻半兩,龍齒(研)3分,犀角(鎊,炒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,銼)半兩,鐵粉(研)半兩,蜣螂(去足,炙)10枚,鉤藤半兩,蚱蟬(去翅足,炙)2-7枚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邪熱,驚癇口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3-4歲兒,每服1錢匕,水1小盞,煎至5分,加竹瀝少許,更煎2-3沸,去滓,分為3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乾薑(炮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2盞,加大棗2枚(擘),煎取1盞,去滓熱服,連進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
《觀聚方要補》卷三引《醫經會解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生南星、人參、陳皮、烏藥、枳殼、真蘇子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咳嗽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,磨木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觀聚方要補》卷三引《醫經會解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高良薑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乾霍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縮砂蜜(去皮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白朮2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脾臟虛冷,洩痢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大棗2枚(擘破)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茯神(去木)半兩,龍骨半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生乾地黃(洗,切,焙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丹砂(別研)1錢,天竺黃1錢,天門冬(去心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實壅熱,口苦舌幹,涕唾稠粘,胸膈煩悶,不思飲食;心熱多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大棗1枚(去核),淡竹葉5片,燈心10莖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茯神(去木)3分,羌活(去蘆頭)3分,芍藥3分,黃耆3分,龍齒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虛不足,驚悸不安,言語謬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同煎至8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藿香(去梗)、遠志(去心)、芎、菖蒲、白朮、白芷、陳橘皮(去白,切,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氣不足,脾乏生氣,脾既受邪,心脾脈俱虛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遠志(去心)2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防風(去叉)2兩,芍藥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煎厥氣逆,頭目昏憒,視聽不明,少氣善怒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炙甘草2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乾嘔;上氣心腹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蔥白2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知母(焙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令黃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大腹(並皮子用,銼碎)1枚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一兩月,惡食,手足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加生薑半分(切)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半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,桔梗(銼,炒)1兩1分,桂皮(去粗皮,炙)2兩,良姜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赤白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,早晨、午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七。

《醫心方》卷九引《深師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乾薑4兩,澤瀉2兩,桂心2兩,甘草2兩,茯苓4兩,大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逆,乾嘔欲吐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8升,煮取3升,每服8合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九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白朮1兩,桂(去粗皮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痃氣撮痛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棗大(拍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龍骨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乾薑(炮裂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熟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白滯痢及小便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服,日晚再服。如小兒患,量大小以意加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防風(去叉)2兩,芍藥(銼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肉蓯蓉(去皺皮,酒浸一宿,切,焙)2兩,黃耆(銼)2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龍骨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風虛痺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大棗1枚(擘破),生薑2片,同煎至1盞,去滓服,日3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蜀椒(去目並閉口者,炒出汗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檳榔1兩,白朮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冷痛,氣弱,汗自出,不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桔梗(炒)1兩,車前子1兩,五味子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灌瞳仁澀痛,內障散翳,狀如酥點潰爛,以針撥如涎散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取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半,木通(銼)1兩半,茯神(去木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百合1兩,龍齒1兩半,柴胡(去苗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勞。多言喜樂過度傷心,或愁憂思慮傷血,不欲視聽,心煩驚悸,言語謬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加大棗3枚(擘破),煎至1盞,去滓,分溫2服,食後相次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。

《外臺》卷三十三引《古今錄驗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4兩,厚朴(炙)2兩,生薑2兩,枳實(炙)2兩,甘草(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妊娠惡食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6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十三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葡萄苗1分,林檎1枚,木猴梨7枚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瘡將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銼碎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放冷,時時令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
《神巧萬全方》引《傳信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三)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(細切,以水1升,火煎,取3合),雞子白3枚,薤白3-7莖(切),粟米粥1大合。

功效主治

反胃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雞子白、薤白、粟米粥3味調攪,然後暖人參湯相合,頓服。未定,更準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神巧萬全方》引《傳信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三)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木通(銼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,旋覆花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心勞,煩悶虛滿,胸膈痞塞,飲食不下,氣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切)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茯神(去木)半兩,龍齒(研如粉)1兩,鉤藤1分,蚱蟬(去足頭翅,微炙)2枚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杏仁(去雙仁、皮尖,麩炒令熟)1兩半,蛇蛻皮(微炙令黃)2寸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壯熱,驚悸,並熱瘡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1-2歲兒,每服1錢匕,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,人牛黃1豆許大,分溫2服,空心、午後各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白朮半兩,幹葛(銼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寒,身熱脈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小盞。加蔥白少許,同煎至6分,去滓,分溫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柴胡(去苗)1分,大黃(銼,炒)1分,升麻半兩,芍藥1分,山梔子仁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鉤藤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壯熱面赤,唇口焦乾,大小便不通,四肢掣動,驚啼,或時發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7分,煎取4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白朮半兩,半夏(湯浸過,生薑汁炒幹)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胃虛,宿食不消,吐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加生薑2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木香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葛根(銼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梔子仁1兩,黃耆(銼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1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)2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洩痢,上膈虛熱,煩渴引飲,口瘡不下食,困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陳米1合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,日晚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厚朴1錢,廣皮1錢,木香5分,乾薑5分,桂心、半夏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霍亂,吐瀉久而脈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六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,黃連5錢,蔓荊子(炒)3錢,甘草3錢,白芍2錢,黃柏(鹽水炒)2錢,知母(鹽水炒)2錢。

功效主治

迎風流淚,目中多膜而昏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生乾地黃(銼)1兩,芍藥(銼)1兩,桔梗(銼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芎(銼)1兩,淡竹茹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出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檳榔(銼)1兩,木香1兩,芍藥1兩,芎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,心腹痛,胸脅支滿,不下食,汗出嘔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9味,粗搗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地骨皮半兩,青蒿2錢,山梔子(去皮)半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勞,肌熱煩躁,面紅頰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小麥少許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肉豆蔻(去殼,炮)1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)1兩,藿香(去梗)1兩,黃耆(銼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熟)1兩,枇杷葉(拭去毛,炙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)3分,白朮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脾胃氣弱,嘔吐不納飲食,四肢怠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指大(拍碎),大棗2枚(擘破),煎取7分,去滓,空心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木香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藿香葉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7味,粗搗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。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附子(炮裂)半兩,柴胡(去苗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白朮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,氣虛羸疲,骨節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水3盞,豬腎1枚(去脂膜,切作薄片),煮熟豬腎,入藥末2錢匕,蔥白1寸,烏梅半枚(拍碎),生薑2片,同煎數沸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柴胡(去苗)1兩,白朮1兩,黃耆(銼)1兩,知母1兩,檳榔(銼)1枚,桔梗(炒)半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陳橘皮(去自,焙乾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檀香(銼)1兩,山芋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潮熱,咳嗽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柴胡(去苗)1兩,石膏(碎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常山(炒)半兩,大黃(溼紙裹,略炮)1分,乾漆半兩(炒煙出)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身體煩痛,潮熱盜汗,多驚,頭痛,四肢拘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半,加烏梅半個,小麥100粒,同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1兩,芍藥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半夏(湯洗去滑7遍)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3兩,柴胡(去苗)1兩,大腹(炮)1兩,木香1兩,京三稜(醋浸泡,捶碎)2兩,甘草(炙,銼)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四肢發腫,飲食不進,百節無力,多臥少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同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遠志(去心)1兩,澤瀉1兩,五味子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當歸(切,焙)2兩,芎1兩,桑螵蛸(炙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芍藥半兩,雞膍胵裡黃皮(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腎虛引飲,小便白濁,羸瘦腰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羊腎1枚(切),生薑半分,大棗3枚。(擘)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分,桂(去粗皮)1分,桃枝1分,柳枝(銼,焙)1分,狼牙1分,乳香(研)1分,青橘皮(去白,焙,炒)1分,吳茱萸(湯浸,焙,炒)1分,古老錢4文(火燒,醋淬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蟲,不時咬心痛,日夜不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6分,煎至4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麻黃(去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,白朮1兩,防風(去叉)1兩半,羚羊角(鎊)2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芎1兩,升麻1兩,石膏2兩,防己1兩,芍藥1兩半,桂(去粗皮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偏風,半身不遂,手足常冷。

使用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每用10錢匕,以水3盞,加生薑10片,煮取1盞半,入竹瀝1合,更煎3沸,去滓,分3服,日2夜1,微熱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。

《醫心方》卷九引《耆婆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茯苓3兩,麥門冬1兩,粟2兩。

功效主治

內虛上熱下冷,氣上,頭痛,胸煩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升,煮取4升,分3服,日3夜2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九引《耆婆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芍藥1兩,大腹子(慢灰火內煨,銼)2枚,葛根(銼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知母(焙)1兩半,萎蕤1兩1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,飲水過多,心腹脹滿,或脅肋間痛,腰腿沉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如棗大(拍破)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,食後、夜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丁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服冷藥過多,胃寒嘔噦,不下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粳米半匙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甘草(半生半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,初因酒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燖豬水,去滓澄清,取5升,同煎至2升半,去滓,渴即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《外臺》卷十引《古今錄驗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桂心3兩,甘草(炙)3兩,人參2兩,乾薑2兩,防風2兩,白朮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肺客熱,並心肝家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桃、李、雀肉、生蔥、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3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千金》卷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5分,防風5分,烏頭5分,乾薑5分,澤瀉5分,狗脊5分,遠志5分,附子5分,栝樓根5分,黃芩5分,獨活5分,秦艽18銖,牡蠣18銖,五味子18銖,前胡18銖,細辛18銖,石膏18銖,芎18銖,蜀椒18銖,牛膝18銖,甘草18銖,石南18銖,桂心18銖,麻黃18銖,竹皮18銖,白朮18銖,山茱萸18銖,橘皮18銖,桑根白皮18銖,茯苓12銖,鬼箭12銖,大棗16枚。

功效主治

風癲,往來發作,有時或無時節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6升,酒6升,合煮取4升,分5服,日3夜2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,燈心1小束,枳殼(去瓤,麩炒)1分,大腹皮(銼)1枚,茶末2錢,生甘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出汗後,心胸妨悶,煩熱未退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茶末外,各細銼。

使用方法

用淡漿水2大盞,煎至1盞,去滓,下茶末攪勻,分溫2服,以紙捻子於咽喉中取吐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八引《博濟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1兩,甘草1兩(銼)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5錢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3日,渾身疼痛,壯熱不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盞,加蔥白、鹽、豉各少許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八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黃耆(銼細)2兩,旋覆花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紫蘇葉半兩,犀角(鎊屑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,五味子(去梗)1兩半,澤瀉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虛渴,飲水過多,身體浮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七引《御醫撮要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白茯苓2兩,橘皮1兩,桑白皮1兩,甘草1兩,杏仁1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白湯點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七引《御醫撮要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幹木瓜1兩,高良薑(炒)半兩,木香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芍藥半兩,白豆蔻(去皮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白朮半兩,陳橘皮(去白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霍亂吐利不止,吃食不消,心腹脹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桔梗(炒)1兩,白朮1兩,芍藥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茴香子(炒)1兩,秦艽(去苗土)3分,甘草(炙)1兩半,柴胡(去苗)2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蒼朮(米泔浸洗,切,炒)2兩,羌活(去蘆頭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夾勞,骨節疼痛,渾身壯熱,氣力虛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),同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半夏(湯洗去滑,生薑汁制)1兩,黃耆(銼)1兩,麻黃根1兩,牡蠣(燒)2兩,防風(去叉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體虛,夜臥汗出不止,頭旋噁心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半夏(湯洗去滑,生薑汁制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白茅根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竹茹3分,陳橘皮(去白,焙)3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氣逆,嘔吐不止,心下澹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兩,甘草2兩(炙),黃芩2兩,當歸3兩,茯苓4兩,乾薑4兩,厚朴4兩(炙),芎3兩,粟米2升。

功效主治

中焦虛寒,洞洩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大醋等物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1鬥5升,煮米取熟,去米澄,取7升,下諸藥,煎取3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六引《刪繁方》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厚朴(炙)2兩,蔥白1虎口,白朮4兩,蓼1把(長3寸)。

功效主治

筋虛胞轉;或因霍亂轉筋,腹滿痛;或因服藥吐利過度,腳手虛轉,腸胞轉痛。

注意事項

忌桃、李、雀肉等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5升,煮取2升,去滓,分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茯苓1兩,黃芩1兩,五味子1兩,黑參1兩,羌活1兩,細辛1兩,車前子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撞刺生翳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盞,散1錢,煎至5分,食後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芍藥(銼)半兩,甘草(炙,銼碎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驚悸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加生薑2片,大棗1枚(擘破)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通口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附子(炮裂,去臍皮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半夏(湯洗去滑,生薑汁制)3分,白朮(炒)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前胡(去蘆頭)3分,乾薑(炮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腑虛寒,其氣上逆,乾嘔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七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檳榔(銼)1兩半,蓽澄茄1兩半,芎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白檀香(銼)1兩半,木香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,山芋2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上逆,霍亂吐利,心腹撮痛,吞酸脹滿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。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1兩,細辛(去苗葉)3分,乾薑(炮裂)3分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裡寒外熱,手足多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白朮1兩,赤芍藥1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,芎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淡竹茹2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心傷邪,血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芎2兩,黃耆(銼)2兩,甘草(炙令黃)2兩,生乾地黃(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乾薑(炮裂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虛羸睏乏,肌肉不生,血脈不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用煮羊肉汁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甘草(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五味子1兩,柴胡(去苗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半夏(生薑汁浸一伏時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頭痛,自汗壯熱,身體拘急,喘粗,骨節痠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2片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葛根(銼)1兩,山梔子仁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7-8日,汗後心煩,躁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五味子(炒)1兩,石膏(碎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下後;發熱煩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: 人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朮1兩,幹葛(銼)1兩,甘草(銼,生用)1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,渾身疼痛,壯熱不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蔥白、鹽、豉各少許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