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風5錢,天麻5錢,川芎5錢,羌活5錢,白芷5錢,草烏頭5錢,白附子5錢,荊芥5錢,當歸5錢,甘草(炙)5錢,白滑石2兩。
風溼麻痺,肢節走痛、注痛,中風偏枯,或內外風熱壅滯,昏眩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酒送下。
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五。
天麻1兩,防風1兩,人參1兩,膽星2兩,雄黃3錢(另研),甘草(炙)5錢,全蠍(薄荷湯煮數沸,焙乾)5錢,殭蠶(炒,去絲嘴)5錢。
一切驚風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硃砂、金箔為衣。
每服1丸,薄荷、燈心、薑湯送下。
《明醫指掌》卷十。
大天麻半兩,防風半兩,人參半兩,幹蠍(全者,炒)2錢半,白殭蠶2錢半,甘草(微炒)1錢,硃砂(研)1錢,雄黃1錢,麝香1錢,牛黃半錢,天南星(切作片子,酒浸3日)半錢,白附子1錢(炮裂)。
小兒急慢驚風,筋脈跳掣,精神昏悶,涎不利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丸,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趙氏家傳》。
防風1兩,天麻1兩,人參1兩,白殭蠶半兩,幹全蠍半兩,白附子半兩,甘草半兩,硃砂1兩(研),牛黃1錢,麝香(研)2錢半。
前7味為細末,與後三藥研勻,煉蜜為丸,如皂角子大。
每服1粒,用薄荷湯化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三引《醫方妙選》。
白殭蠶(去絲嘴,炒)半兩,幹蠍(炒)半兩,天麻(去苗)1兩,防風(去苗)1兩,人參1兩,硃砂(研,飛)1分,雄黃(研)1分,麝香(研)1分,甘草(炙)1分,牛黃1錢。
小兒一切驚風,身體壯熱,多睡驚悸,手足抽掣,精神昏憒,痰涎不利,及風溫邪熱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丸至2丸,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《局方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