菟絲子(酒蒸)、家韭子(炒)、益智子仁、茴香(炒)、蛇床子(去皮,炒。一方加川椒)各等分。
小便頻數,時有白濁。小便夜多,頭昏,腳弱,老人虛人多有此證,大能耗人精液,令人卒死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丸,米飲或鹽湯送下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三引《澹寮》。
枸杞子4兩,菟絲子4兩,五味子2兩,車前子2兩,覆盆子2兩。
用石斛6兩熬膏,煉蜜為丸。
每服4錢,開水送下。
《筆花醫鏡》卷四。
火麻仁、紫蘇子、松子肉、杏仁(炒,去皮尖)、芝麻(炒)。
老人大腸燥結便秘。
共研如泥,瓷器收貯。
每服1丸,如彈子大,蜜水化下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二。
覆盆子2兩,杜仲2兩(去皮,姜制,炒去絲),菟絲子2兩(淘淨,酒浸,研成餅),巴戟2兩(去心),枸杞子2兩,遠志2兩(去心),五味子2兩(去枝),茯神2兩(去木),肉蓯蓉2兩(酒浸,去土),當歸2兩(酒浸,去蘆),山茱萸2兩(去核),牛膝2兩(酒浸,去蘆),幹山藥2兩,萆薢2兩,熟乾地黃2兩(洗),黃精2兩,破故紙2兩(炒),青鹽2兩(別研),柏子仁2兩(別研),石菖蒲1兩(去須)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50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六。
餘甘子5兩,覆盆子5兩(酒浸,焙),菟絲子5兩(去浮者,酒浸,蒸熟,焙),五味子5兩(炒),車前子5兩(酒浸,焙)。
上為末,取2-3月間枸杞嫩葉,搗研取汁2大升,和藥末,令汁盡為度。又取杏仁1升(去皮尖),與無灰酒同研,取汁5升,於銀石器中煎令杏仁無苦味,然後下地黃汁半升,真酥5兩,鹿角膠末5兩,同於前汁中略煎過,次下五子末,以柳枝急攪之,慢火熬,可丸即並手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如熱,任意加減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三引《博濟》。
蘇子、葶藶子、車前子、大腹子、卜子各等分。
痰飲水氣,面浮,氣短似喘。
上為末,茯苓湯作丸。
每服1錢5分,淡薑湯送下。
《醫級》卷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