麝香膏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(研)1兩,雄黃(研)1兩,真珠(研)1兩,豬脂(量用)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癰疽,及諸惡瘡生惡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豬脂調如糊。

使用方法

塗敷惡肉上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1分(細研),雄黃半兩(細研),連翹半兩,恆山半兩,側子半兩,昆布半兩,狼毒半兩,黃耆半兩,敗醬半兩,斑蝥30枚,蝦蟆灰1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久經年月成瘻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以臘月豬脂1斤半,於淨鐺中煉十餘沸,去滓,下諸藥,以慢火煎攪,候黃耆黑色,綿濾去滓,收瓷盒中,後下麝香、雄黃、蝦蟆灰,調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故帛上塗貼。每日2-3度換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1兩,雄黃1兩,礬石1兩,(艹閭)茹1兩(一作真珠)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及發背諸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治下篩,以豬膏調如泥。

使用方法

塗之,惡肉盡止,卻敷生肉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半錢,阿魏半錢,麒麟竭1字,白及1字,乾漆1字,膩粉1錢,硇砂半錢,石膽1字,生鐵屑1字。

功效主治

蚰蜒入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以豬膽汁、生薑汁、蔥白汁等各少許,相和令稀稠得所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點入耳中。其蟲化為水,立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半兩(細研),零陵香1兩,土瓜根1兩,白蘞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沉香1兩,梔子花1兩,當歸1兩,藁本1兩,木蘭皮1兩,白殭蠶3分,鸕鷀糞1兩,桃仁2兩(湯浸去皮),冬瓜仁1兩,辛夷1兩,白茯苓1兩,白芷1兩,商陸1兩,丁香1兩,牛脂半升,豬脂半升,鵝脂半升。

功效主治

面上百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綿裹,用酒1鬥,浸1宿,取脂髓等,用慢火於銀鍋中,與藥同煎,候白芷焦黃為度,去滓,入麝香和勻,於瓷盒中盛。

使用方法

夜臨臥,洗手面了,幹拭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1兩(細研),葉子雌半兩(細研),龍腦半兩(細研),麒麟竭2分(末),沒藥半兩(末),檳榔半兩(末),丁香半兩(末),當歸3分(末),木香半兩(末),黃犬脂1兩,硃砂3分(細研),白蠟3分,黃丹3兩,油8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發背,及風熱毒結腫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油於銀鍋中以慢火煉令香,下蠟,犬脂,去火,漸下黃丹,卻用火煎,不住手以柳木篦攪,變色即去火,將前六味藥末,並香藥1處更研令勻,微火暖動,漸漸攪入令勻,膏成,以瓷盒盛。

使用方法

用蠟紙上攤貼,每日2換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。

《鬼遺》卷五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5分,冷石5分,雄黃5分,丹砂5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以臘月豬脂量其多少調和。

使用方法

如塗敷瘡時,先用大黃湯放溫洗了,淹幹,然後塗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鬼遺》卷五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張渙方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1分,牛黃1分,白附子1分,蠶蛾(微炒)1分,白殭蠶(微炒)1分,全蠍21個。

功效主治

胎癇,不得安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煉蜜和膏,如皂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粒,煎人參、荊芥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張渙方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備用》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半兩,乳香半兩,青黛半兩,防風3錢,硃砂3錢,龍膽3錢,甘草(炙)4兩,龍腦1錢匕,膩粉1錢匕,天南星(炮)半錢,墨(炮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驚涎熱發搐,小兒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研蜜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2歲兒服半皂子大,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備用》。

《衛濟寶書》卷下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黑附子半兩(生),肉豆蔻5個(去皮),陳皮半兩(去白),皂角3莢(肥者),檳榔4個,羌活1分,黃連半兩,白芷半兩,當歸半兩,白姜1兩,大黃1兩,縮砂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搗微爛,麻油1斤於鐺內同煎,又慢火煎至一半,藥焦黑為度,去滓,再入淨鐺煎滾,入黃丹(篩過者)5兩,又入油煎幹一半許,以淨瓷缽盛之,放地下出火1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濟寶書》卷下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天竺黃1分,白附子(微炮)1分,鬱金1分,人參(去蘆頭)1分,真珠末1錢,犀角屑1錢,牛黃(別研)半分,硃砂(別研)半分,麝香(別研)1錢,龍腦(別研)1錢,金箔10片,銀箔10片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壯熱,涎盛,恍惚不安,夜臥狂語,咬牙弄舌、急驚潮發,目睛直視,牙關緊急,手足驚掣,項背強直,精神昏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次入硃砂、腦、麝香、金銀箔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每1兩作40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後、臨臥煎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豬心血、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瘡疹不透。

炮製方法

旋取豬心血調麝香少許。

使用方法

塗兩手心並口唇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

《鬼遺》卷五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2兩,當歸1兩,附子1兩,芎1兩,白芷1兩,芍藥1兩,細辛2合,杜衡2分。

功效主治

面黔皰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臘月豬脂1升2合,煎諸藥三上下,絞去滓,別末研麝香,安膏中攪令調。

使用方法

敷跑上,每日3次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鬼遺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麝香(研)1分,豬牙皂莢3挺(燒存性),白礬1兩,綠礬1兩半(與白礬同杵碎,入銚子內,燒令枯、研),膩粉(研)半兩,水銀半兩,黃柏(去粗皮)1兩,苦楝根白皮1兩,密佗僧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齒損爛。及走馬急疳,及牙齒諸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無灰酒3升,熬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先淨漱口,塗之。如久患者,取藥半匙,並砒霜、粉霜末各少許拌勻使。有津吐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三引《居家必用》: 麝香膏

配方組成

大川附子1只(重7-8錢者),黑豆汁兩盞半,麝香(末)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證,初覺中風。

注意事項

切勿妄投寒涼之劑。若寒藥入腹,不惟使血脈凝澀,遂為廢人,或寒涼過多,使真氣先脫,深為可戒。

使用方法

先與真好香之麻油調麝香末,仍別研青州白丸子百餘粒,同2味灌之。藥一下嚥,風便慢,涎便下,方可進藥。然後用黑豆汁同附子煎至1盞,漉去附子,只服豆汁。第2日將先煮過附,切作2半片,再用黑豆汁2盞,煎至7分1盞,又湧出附子,只服豆汁。第3日將附子切作4片,用豆汁依前煎服。第四日將附子切作4塊,依前煎服畢,將附子焙乾,碾為極細末,用豆汁調,分作3服,服之病去七八矣,別為調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三引《居家必用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