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豉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半升,葳蕤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黃柏(去粗皮,蜜炙,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服石後,食少谷氣不足,藥氣積在胃脘,致乳石發動,口中傷爛,舌強而操,不得食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。

《千金》卷二十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1升,薤白1升,梔子4兩,黃芩4兩,地榆4兩,黃連3兩,黃柏3兩,白朮3兩,茜根3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焦熱毒痢魚腦,雜痢赤血,臍下少腹絞痛不可忍,欲痢不出。

注意事項

若痢久元氣下降而見虛滯不食者,禁用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3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。

《千金》卷二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1升半。

功效主治

半產下血不盡,苦來去煩滿欲死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煮3沸,漉去滓,納鹿角末1方寸匕,頃服之,須臾血自下。鹿角燒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四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2合,梔子仁14枚,蔥白1握(切),黃芩(去黑心)3兩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內有虛熱,胸腹痞滿,外風溼不解,肌肉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除蔥味外,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先以水3盞,煮蔥、豉至1盞半,下藥4錢匕,更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3升(炒),川椒1升(炒出汗,研),乾薑1片,豬肪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30年咳逆上氣,咽喉如水鳴鳴,或唾膿血不能療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納肪藥中,以水5升,合豉等物熟煎,每服2合,大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—一引《肘後方》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1升。

功效主治

被打毆擊損傷,聚血腹中滿悶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煮3沸,分2次服,不愈,重作;更取麻子如煎豉法,不愈,更取豉如上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—一引《肘後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1升,生地黃1升,白朮3兩,甘草2兩(炙),竹葉1升,石膏8兩,茯苓3兩,蔥白1升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走哺不止,或嘔噎,熱氣衝心滿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蕪荑、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、酢物等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升,煮取2升5合,去滓,分3次服。須利下,加芒消3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六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1合,梔子仁2分,川升麻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瘴毒腳氣,煩熱,心悶氣促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水1大盞半,煮取1盞,去滓,分3次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六。

《外臺》卷四引《刪繁方》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1升(綿裹),蔥須(切)4兩,石膏8兩,梔子仁3兩,生薑8兩,大青2兩,升麻3兩,芒消3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腑臟熱,暴氣斑點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6升,煮7味,取2升5合,去滓,然後下芒消,分3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四引《刪繁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半合,山梔子仁1分,烏梅肉1分,甘草(炙)1分,薤白5莖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,下痢赤白如爛肉,壯熱,大腸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,分2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六。
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刪繁方》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1升,白朮6兩,薤白(切)1升,升麻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焦冷熱不調,暴下赤白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桃、李、雀肉等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升,煮取2升半,分3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刪繁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半合,豬腎1只(去脂膜,作4片),當歸(切,焙)半兩,蔥白3莖(切),人參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白粳米(淘)1合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虛羸,肌肉枯瘁,肌體虛熱。

炮製方法

將當歸、人參、桂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3盞,入豬腎、蔥白、豉、米,煎取1盞半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半升(略炒),蘇枋木(細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因諸傷損,血積在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香豉(微炒)2兩,梔子仁1兩,黃柏(去粗皮)半兩,地榆(銼)1兩,白朮3分,茜根(揀淨,銼碎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下焦熱毒,痢如魚腦,雜赤血並下,臍腹痛不可忍,裡急後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用薤白4寸,水1盞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7合(綿裹),梔子仁3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3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心中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: 香豉湯

配方組成

豉(炒令香熟)3兩,芒消(燒令白,於溼地上用紙襯出火毒)4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風熱毒氣內乘於心,心狂欲走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豉半兩,先以水1盞,煎取7分,去滓,下芒消末3錢匕,再煎3-4沸,空腹分2次溫服,如人行3裡更1服,日夜可4服。但初看是風狂者,宜暫縛兩手足,3服之後解之,即無不愈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