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龍丸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青黛1錢,茯神1錢,蘆薈1錢,南星(炮)1錢,麝少許,輕粉1字,巴霜1字,全蠍3個(焙)。

功效主治

驚積有熱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巴霜研如泥,次入諸藥,研令極細,丸如粟米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。

《集驗良方拔萃》卷一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馬前子(即番木鱉,製法照小金丹式)4兩,山甲片(炒黃色為度)1兩2錢,白殭蠶(炒斷絲,研末)1兩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疔瘡腫毒,並跌僕閃肭,傷筋攣痛,貼骨癰疽;兼治男婦大小頸項瘰癧,及乳串結核、痰氣凝滯、硬塊成毒,小兒痘後發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黃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分,量人虛實酌減,老年覺氣血衰者,此丸口服4分,婦人新產半月以內者只服4分,如過滿月者服5分。男婦瘰癧痰毒,夏枯草湯送下,或酒亦可。小兒週歲以內者服9丸,週歲以外者服11丸,3歲者服15丸,4-5歲者服19丸,5-6歲者服21丸,8-9歲者服23丸,10歲以上者服3分,15歲以上者服4分,20歲者照大人服法。如小兒不能吞送,以開水或甜酒調化送下。臨睡時按部位用引經藥煎湯送下。蓋暖睡,勿冒風。如若冒風,覺周身麻木抽掣,甚則發抖,不必驚慌,過片刻即安。毒初起者,1-2服即消散,已成膿者,服此自能出毒,不必咬頭開刀,誠外科家第一妙方也。外加煎引:頭面,羌活、川芎各5分;肩背,角刺尖5分;兩臂,桂枝5分;胸腹,枳殼5分;兩肋,柴胡5分;腰間,杜仲5分;兩足膝,牛膝、木瓜各5分;咽頸,桔梗、甘草各5分;跌僕攣筋,當歸、紅花各5分酒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集驗良方拔萃》卷一。

《醫統》卷八十八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天麻1兩,茯神1兩,白附子(炮)1兩,生膽南星(焙)1兩,甘草(炙)1錢半,青黛1錢,硃砂(水飛)半錢,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用鉤藤、皂莢子煎湯研化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八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引《餘居士選奇方》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(去蘆頭,洗去塵土,微炙,切,焙乾)4兩,黃芩3兩(生用),木賊(去節)3兩,木鱉子3兩,琥珀半兩(研),麻黃(去節)1兩,枸杞子2兩,防風(去蘆頭)2兩,荊芥穗1兩半,甘草1兩(生用,銼),橘皮(去瓤)1兩半,烏魚骨1兩半,龍腦薄荷(陰乾者,只用葉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熱氣,上攻眼目,赤痛翳膜,冷熱虛實,一切眼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魚、面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後、夜臥細嚼,臘茶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引《餘居士選奇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芎1兩,白朮(米泔浸3日,每日換泔,取出焙乾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蒲黃(用紙襯炒過)1兩,藁本(去苗土)1分,麻黃(去根節,百沸湯中急煮過,焙)3分,丹砂(研)1分,牛黃(研)1分,龍腦(研)1分,麝香(研)半錢,熊膽1分(滴水1-2點,令化入藥內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手足不隨,涎涕膠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別用水銀3兩,以蒸棗50枚(去皮核)同研至水銀星盡為度,次入諸藥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丸或1丸,臨臥以熟水化下。其患甚者,每夜研2丸。如小兒驚涎,每丸分作3服,用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消石4兩,滑石3兩,白礬3兩,赤粉腳1兩,青黛1兩,鉛白霜2分。

功效主治

痰涎壅盛,咽喉作聲,胸膈不利,頭痛惡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末,合和勻,用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龍骨(研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茯神(去木)3分,羚羊角(鎊)3分,青箱子3分,甘菊花3分,白附子(炮)3分,丹砂(研如粉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傷健忘,目視不明,面色青白,常多恐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人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譚氏殊聖》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青黛1錢,輕粉1錢,蠍梢3個,麝香少許,巴豆2-7粒(去皮膜油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巴豆子乳缽內細研令如面泥,後入諸藥研令極細,用硃砂為衣,如粟殼大小。

使用方法

看小兒肥瘦,加減3-5丸,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譚氏殊聖》。
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引《濟生》: 青龍丸

配方組成

川山甲15片(石灰炒),全蠍(去毒)21個,蜈蚣7條(生用),斑蝥7個(糯米炒,去頭足),麝香1字(另研),地龍(去土)1兩,草烏1兩,松香5錢,沒藥3錢,殭蠶(薑汁炒)5錢,五靈脂(去沙土)3錢,乳香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痛風,筋骨疼;走注風,痛而遊走無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綠豆大,青黛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引《濟生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