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舌香1分,鹿茸(去毛,酥炙)半兩,陽起石(研)半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木香半兩,白龍骨(研)半兩,鍾乳粉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蓽澄茄半兩。
脾臟虛冷,洩痢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四。
雞舌香半兩,細辛半兩,附子(生用,去皮臍)半兩,獨活半兩,川椒1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麝香半分(細研)。
牙齒風毒所攻,疼痛不止。
上為末。綿裹如棗核大。
含之。有涎即旋旋吐卻,含3-5次愈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雞舌香半兩,漢防己3分,木香3分,澤瀉1兩,紫蘇莖葉1兩,桑根白皮2兩(銼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羌活半兩,檳榔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肺氣咳嗽,面目浮腫,喘息促急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。
良姜1兩,辣桂1兩,香附(淨,炒)1兩,益智仁1兩,天台烏藥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飧食生冷,久為冷積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入鹽少許,沸湯點,吞感應丸。
《直指》卷十三。
高良薑半兩,天台烏藥半兩,赤芍藥半兩,香附子半兩。
一切冷氣,及水瀉心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1-2錢,用酒或水煎服,如瀉,米飲調下。
《傳家秘寶》卷中。
香附子(炒,去毛)1兩,赤芍藥1兩,天台烏藥(去木)1兩,良姜(去蘆,麻油炒)1兩,肉桂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男子、女人陰陽不和,臟腑虛弱,中脘氣滯,宿寒留飲,停積不消,胸膈脹滿,心脾引痛,攻刺腹脅,有妨飲食;及中酒吐酒,停飲浸漬,嘔逆噁心,噫氣吞酸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入鹽少許,用沸湯點服,不拘時候。
《局方》卷三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
雞舌香3分,木瓜1兩(幹者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香茅3分,桂心半兩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。
霍亂吐瀉,心神煩躁,及轉筋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七。
雞舌香1兩,木香1兩,沉香1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海藻(洗去鹹味)半兩,大黃(炮)半兩。
小兒癰瘡久不愈,敗壞成蟲。
上為粗散。
每用1大錢,水1盞,加竹瀝2-3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兼煎適溫熱,淋洗其瘡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二十。
高良薑4兩(好油4兩,焙令紫色)。
脾受寒溼,時發疼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入鹽1捻,空心、食前沸湯點服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良姜(銼細,麻油炒)、桂心、赤芍藥各等分。
男子、婦人九種心痛,一切冷氣。
上為細末。
忌生冷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鹽木瓜3片,同煎7分,溫服;鹽湯點亦可。血氣、疝瘕痛用熟醋湯調下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。
雞舌香1錢(焙),黃耆1分(用蜜炙),辰砂2錢,五靈脂半錢。
嬰孩、小兒驚風搐溺,用藥卻退,再被驚著,仍要發搐。
上為末。
每服嬰孩1字,2-3歲半錢,3-5歲1錢,糯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《寶慶方》。
良姜2錢,香附2錢,天台烏藥2錢,辣桂2錢,甘草(微炙)1錢,陳皮1錢,藿香1錢。
小兒吐瀉。
上銼細。
每服1錢,水煎灌下。仍別煎與乳母服。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。
雞舌香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青葙子1兩,乾薑(炮裂)1兩,菖蒲1兩,莎草根(去毛)1兩,木香1兩,青黛(研)1兩,胡桐淚(研)1兩,棘刺(燒灰,研)半兩。
牙齒宣露,口臭血出,不能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用綿裹半錢匕,含化咽津。更於患處齒齦貼之,亦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雞舌香1兩,白豆蔻半兩(去皮),木香半兩,木瓜1兩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乾,炒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)。
肝風冷,兩腳轉筋,攣急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。
雞舌香1兩,射干1兩,麝香(細研)1分。
風冷乘於齒間,發歇疼痛,口氣宣露。
上二味為散,再入麝香拌和令勻。
每用少許揩齒良久,以溫湯漱口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丁香100個,甘草半兩,良姜1兩,白芍藥2兩。
心腹痛,寒熱洩瀉。
上為末。
每服方寸匕,空心、食前陳米飲調下。
《元和紀用經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