勝金丸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三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貫眾、萆薢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痔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、食前熟水送下。或入麝香少許作散子,每服2錢,煎阿膠湯調下,或酒調亦得。出穢膿血,生肌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三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五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3分(細研),砒霜1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久患勞瘧瘴等;積年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厚紙兩重,糊粘於銚子底,將砒安中,次以寒水石蓋上,以匙緊按,將一瓷盞子蓋,又以糊紙數重粘四畔縫,不得通氣,以竹柴火燒,令下面紙盡,上面紙黃焦為候;待冷再研,於地上出火毒良久,以粟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發前以冷醋湯下5丸;如年深者,先以5丸將熱茶送下,吐卻痰後,再以冷醋湯送下3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五。

《宣明論》卷三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白殭蠶半兩,細辛半兩,天南星半兩,皂角(炙黃)半兩,川烏頭(生)半兩,烏蛇(真者,好酒浸,去骨)半兩,白礬(枯)半兩,桔梗半兩,威靈仙半兩,何首烏半兩,草烏頭半兩,荊芥穗2兩,川芎2兩。

功效主治

癇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食後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銅綠、白礬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眼癢痛,連瞼赤爛並暴赤眼。

炮製方法

上2味以炭火燒令煙盡為度,細研如粉,用沙糖為丸,如豌豆大,於南粉末內滾過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2丸,熱湯半盞浸化洗眼,如冷更暖,洗3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雞子1枚,去皮巴豆1粒,膩粉1錢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氣瘦弱,腹脹下利白膿,久而不瘥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雞子1枚,打1眼子,如豆大;入去皮巴豆1粒,膩粉1錢在內,以50重紙裹於飯甑內蒸3次;取雞子肉同藥研,更入麝香少許細勻,添少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食後、臨臥溫湯送下2-3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。

《本事》卷一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豬牙皂角2兩(捶碎,水1升,同生薄荷一處搗取汁,慢火熬成膏),生薄荷半斤,瓜蒂末1兩,黎蘆末1兩,硃砂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忽然昏醉,形體昏悶,四肢不收,風涎潮於上膈,氣閉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硃砂末1分與2味末研勻,用膏子搜和丸,如龍眼大,以餘硃砂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諸亡血虛家不可用此。

使用方法

溫酒化1丸,甚者2丸。以吐為度,得吐即省,不省者不可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一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胡椒10粒。

功效主治

吐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以新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一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肥皂角5寸,馬屁勃1分,幹枇杷葉3片,厚朴半分,半夏1分,葶藶子半分,甘草1分,百部1分,人參半分,吳術1分,紫菀1分,青皮4片,鬲蜂窠1分,白茅半分,茯苓1分,石菖蒲1分,木通1分,貝母1分,百合1分,杏仁1分,熟地黃1分,甘松1分,麥門冬1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勞,咳嗽不出聲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含化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一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《吉氏家傳》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川楝子(去核,取肉)、續隨子肉70個(去皮),輕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疝氣偏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稀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蔥白、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方出《閻氏小兒方論》,名見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黃柏(去皮)半兩,赤芍藥4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熱痢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同為細末,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20丸,食前米飲送下,大者加丸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閻氏小兒方論》,名見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龍膽、定粉(研)、黃連(去須)、烏梅肉(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蟲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米泔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周(廷頁)傳授濟急方論》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澤蘭4兩,當歸6分,芍藥6分,蕪荑6分,甘草6分,芎藭6分,乾薑3分半,桂心3分半,石膏3分,桔梗3分,細辛3分,茱萸3分,柏子仁3分,防風3分,厚朴3分,烏頭3分,白薇3分,枳殼3分,南椒3分,金釵石斛3分,石頷3分,蒲黃3分,茯苓3分,白朮1分,白芷1分,人參1分,藁本1分,青木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暈,血氣及滯血不散,便成癥瘕兼瀉,面色黃腫,嘔逆噁心,頭痛目眩,口吐清水,四肢萎弱,五臟虛怯,常日睡多,吃食減少,漸覺羸瘦,年久變為癆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腥膩、熱面、豉汁、生蔥、冷水、果子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有所患,熱酒研1丸。若死胎不下,胎衣在腹,以炒鹽酒研服,未退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周(廷頁)傳授濟急方論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雌黃半兩(研),白礬1兩(研),麝香1大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痔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都拌勻,釅醋半盞,銀石器中慢火熬至一半,傾乳缽內研勻,再傾入銚內熬成膏,更入麝香少許(研),更入蒸餅心少許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夜臥溫漿水送下。仍用1丸手心中漿水化開,塗痔上。3年者,3-5服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。

《局方》卷八(寶慶新增方)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檳榔4兩,常山(酒浸,蒸,焙)1斤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瘧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一切熱羹湯、粥食,午間可食溫粥,至晚方可食熱。忌一切生冷、魚腥等物;忌油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於發前1日晚,臨臥用冷酒吞下便睡,不得吃熱物、茶湯之類;至四更盡,再用冷酒吞下15丸。一方用川常山16兩為末,雞卵15只取清為丸,服餌如前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八(寶慶新增方)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(去須)5兩,龍骨4兩,草豆蔻(去皮)3兩,赤芍藥3兩,當歸(切,焙)3兩,乾薑(炮)3兩,地榆3兩,橡實3兩,幹桑葉2兩,木香2兩,赤石脂4兩,代赭(煅赤,研)4兩。

功效主治

髒寒下痢,臍腹撮痛,腸鳴脹滿,裡急後重,不思飲食,日漸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煎艾醋湯送下,空心、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貫眾1兩,白殭蠶(炒)1兩,蕪荑1兩,乾漆(炒煙盡)1兩,檳榔(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透)1兩半,雷丸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蟲動,心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空心、食前溫漿水送下。初服3-5日,取下諸由乃效。若蟲多,即服藥10日以上方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乾漆(炒煙盡)半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京三稜(生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新綿灰1錢匕,熱酒調送下。如有塊,即下赤黃水或下血,臨臥再服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小梔子、川烏頭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熱氣不和,不思飲食,或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並生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炒生薑湯送下;如小腸氣痛,炒茴香蔥酒送下2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芫花半兩,大戟半兩,甘遂半兩,牽牛半兩,荊三稜半兩,乾漆半兩,青皮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,巴豆半兩,硇砂1分,膽礬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氣不和及女人血氣腫;脾胃虛寒,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硇砂、膽礬外,餘並用生薑半斤搗碎,入好醋1升浸1宿,取出姜不用,控幹,焙令幹,為末;醋化硇砂並膽礬,煮麵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消酒食及常服,茶、酒任下3-5丸;婦人心氣痛,醋湯下;水氣及一切氣腫並痢疾,生薑酒下;一切氣不和,生薑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水銀2兩,硫黃1兩(以上2味同結成砂子,細研),棕櫚皮1兩(燒灰),乾漆1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鯉魚鱗1兩(燒灰),自然銅1兩(細研),狗膽1枚(幹者),麒麟竭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延胡索半兩,水蛭1分(炒令微黃),虻蟲1分(微炒令黃,去翅足),烏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桂心半兩,亂髮1兩(燒灰),沒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久積瘀血在腹內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都拌勻,以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《玉訣》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龍骨、遠志、牡蠣灰、川大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胎腫,疝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米飲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《玉訣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乾漆(炒煙盡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狼毒1兩,京三稜(銼碎,炒黃)1兩,紫葳(即凌霄花)半兩,沒藥半兩,麒麟竭半兩,檳榔半兩(8味同為末),硇砂(別研如粉)1分,巴豆2-7枚(去皮心膜,研出油),大黃(單搗為末)1兩,芫花(單搗為末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積,心腹(疒丂)痛氣刺,少腹攻築,或經候不行,肢節煩疼,痰逆癖塊。

炮製方法

上12味,先以醋2升熬大黃、芫花2味末,次下巴豆、硇砂同熬令調;其餘8味同為末,用熬者膏和劑;如干硬,更少入煉熟蜜同和劑令得所,為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當歸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四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鹿茸(爁去毛,切片,酥炙青為度)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桑螵蛸(酒浸1宿,瓦上焙)1兩,龍骨(煅,別研)1兩,川當歸(去蘆,酒浸)1兩,熟乾地黃(洗)1兩,附子1只(8-9錢者,炮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不足,小便白濁;婦人子宮久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肉蓯蓉3兩,洗淨切片子,用酒1升煮幹,研作膏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酒、鹽湯任下;婦人醋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七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5兩,人參1兩半,白朮1兩(炒),茯苓1兩半,當歸3兩,白芍1兩半(酒炒),川芎1兩,桂心1兩半,香附2兩(酒炒),白薇1兩(酒炒),延胡1兩半(酒炒),炙草5錢。

功效主治

經遲不孕,脈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錢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七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補骨脂(炒)1兩,杜仲(去粗皮,姜制,去絲)1兩,延胡索(炒)1兩,牛膝(去蘆,酒浸)1兩,當歸(去蘆,洗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腰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細嚼,胡桃酒送下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醫家心法》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三稜(醋炒)3錢,莪術(醋炒)3錢,高良薑3錢,人參3錢,陳皮3錢,黃連(酒炒)3錢。

功效主治

鹹哮,醋哮。

炮製方法

神曲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白滾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家心法》。

《魯府禁方》卷二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,皮消1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痞塊,積氣發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蜜1茶匙,空心滾水調下。加減服之。大便下膿血效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二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常山4兩(好酒浸1宿,曬乾),檳榔2兩,蒼朮2兩(米泔浸1宿,曬乾),草果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寒熱瘧疾,胸膈停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前所浸常山餘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生冷、熱物及雞、魚、麩、面之類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未發前1日,臨臥時冷酒送下即臥,不可言語;直至雞鳴時,再進7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一引《得效》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(去尾)、白芍藥、鹿茸(燎去毛,酒炙)、鱉甲、川芎、白朮、大艾(炒)、側柏葉、赤石脂(醋煅)、川白芷、烏賊魚骨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渾身壯熱,頭疼,臍下痛,下淡紅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鹽酒送下;或敗棕燒灰調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一引《得效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砒霜1分,黃丹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龜胸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砒霜研細,入丹同研;用鯽魚1個,去腸肚,入砒霜在內,以紙七重裹溼,將黃泥固濟,候幹,煅紅取出;再研細,露星1宿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。

《婦人良方》卷二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、藁本、石脂、川芎(不見火)、牡丹皮、當歸、白茯苓、人參、白薇、白芷、桂心、延胡索、白朮、沒藥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久虛無子,產前產後一切病患;男子下虛無力,積年血風,腳手麻痺,半身不遂;赤白帶下,血如山崩;產後腹中結痛,吐逆心痛;子死腹中,繞臍痛;氣滿煩悶,失蓋汗不出;月水不通,四肢浮腫無力;血勞虛勞,小便不禁;中風不語,口噤;產後痢疾,消渴,眼前見鬼,迷運,敗血上衝,寒熱頭痛,面色萎黃,淋澀諸疾,血下無度,血痢不止,欲食無味;產後傷寒,虛煩勞悶;產後血癖,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化下,初產了並用熱醋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婦人良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七: 勝金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2兩(用吳茱萸1兩炒香熟,去茱萸不用,只用當歸),黃連3兩。

功效主治

瀉久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