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味子1錢5分,熟地1錢5分,豬苓1錢5分,肉蓯蓉(酒洗)1錢5分,枸杞子1錢5分,覆盆子1錢5分。
腎虛目有黑花,如飛蟬蠅。
不用引,水煎服。
《異授眼科》卷一。
豬苓、澤瀉、赤苓、滑石、阿膠、甘草。
麻症洩瀉。
水煎服。
《麻科活人》卷三。
豬苓2錢,澤瀉2錢,滑石5分,甘草8分,木通1錢,車前2錢。
溫疫邪幹膀胱氣分,獨小便急數,或白膏如馬遺。
加燈心,水煎服。
《瘟疫論》捲上。
木通、豬苓、澤瀉、滑石、枳殼(炒)、黃柏(酒浸)、牛膝(去蘆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瞿麥、車前子各等分,甘草梢減半,扁蓄葉10片。
熱結小便不通。
上銼。
加燈心1團,水煎,空心服。
《回春》卷四。
豬苓、澤瀉、滑石、赤茯苓、甘草、黃連、升麻。
疹毒發熱自利者。病人用力催便脫肛。
水煎服。
《痘疹全書》卷下。
豬苓(去皮)1兩,澤瀉2兩,白朮1兩半,赤茯苓2兩。
暑天冒熱,熱渴昏迷,瘡出不快。小兒邪熱,面赤多啼,小便不利。
上為末。
加辰砂末,煎車前子草、生地黃、麥門冬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
豬苓、滑石、澤瀉、阿膠(炒)各等分。
淋瀝失血,脈芤者。
上(口父)咀。水2盞,先用前3味煎至1盞,去滓,後入阿膠化開,食前溫服。
《雲歧子脈訣》。
豬苓、茯苓、木通、甘草、滑石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百合、黃連、廣皮、紫蘇、香附、蔥(連根白)。
妊娠熱結下焦,二便不通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
豬苓(去皮)1兩,茯苓1兩,澤瀉1兩,阿膠1兩,滑石(碎)1兩。
水熱互結,陰虧津傷,發熱心煩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,或兼有咳嗽、嘔惡下利。現亦用於乳糜尿、流行性出血熱休克期、急性膀胱炎。
陽明病,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與豬苓湯;忌醋物;雖渴而裡無熱者,不可與也。
上5味,以水4升,先煮4味取2升,去滓,納阿膠烊消,溫服7合,每日3次。
《傷寒論》。
豬苓(去黑皮)1分,海蛤1分,防已1分,白朮1分,葶藶子(紙上炒)1分,樸消1分,桑根白皮(銼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小兒水氣腫滿。
上為粗末。
5-6歲兒每服1錢匕,加水7分,煎至4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以愈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豬苓(去黑皮)1兩,木通(銼)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。
妊娠小便不通,臍下硬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加水1盞。入燈心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。
豬苓(去黑皮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防已3分,桑根白皮5兩(炙),郁李仁(湯浸去皮尖,炒)2兩,澤瀉(銼)2兩,木香2兩,大腹皮7枚(和皮子銼)。
腳氣兼水氣、膈氣,通身腫滿,氣急,小便不通,坐臥不得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加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豬苓(去黑皮)、赤茯苓(去黑皮)、白朮(炒)、麻黃(去根節)、桂(去粗皮)、葶藶(微炒)、澤瀉各等分。
傷寒表不解,心下喘滿及大小便秘難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加水1盞,生薑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豬苓(去黑皮,銼)、赤茯苓(去黑皮)、滑石(碎)、葛根(銼)、澤瀉(銼)各等分。
傷寒煩渴,小便不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加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豬苓3分(去黑皮),白朮3分,澤瀉1兩,桂心半兩,赤茯苓3分,丁香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厚朴1兩半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,令香熟)。
傷寒六日,發熱煩悶,渴欲飲水,得水而吐,其脈浮數,小便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。
豬苓(去黑皮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梔子仁1兩,樸消1兩。
脾黃。病人兩頰生青脈起,目黃,齒齦皆青,唇黑生瘡,通身黃色,鼻中煤生,心腹脹滿,不下飲食,大便不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並先烙頰上青脈,次烙脾俞及胃脘陰都穴,不愈,灸脾俞100壯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