藜蘆丸

《千金》卷十五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2分,黃連2分,附子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洩清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以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半兩(去藜頭),桂心1兩,巴豆1分(去皮心,研,紙裹,壓去油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下部生(匿蟲)瘡,時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巴豆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外臺》卷五引《刪繁方》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1兩,皂莢1兩(去皮子),常山1兩,巴豆30枚(去皮,熬),牛膝1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臟瘧並胃腑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熬藜蘆、皂莢色令黃,合搗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野豬肉、蘆筍、生蔥、生菜、狸肉。

使用方法

旦服1丸,未發前服1丸,正發1丸,1日勿食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五引《刪繁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1分,川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麝香1分(細研),附子半兩(去皮,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蚛痛,日夜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消黃蠟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丸,納蟲孔中,有津即吐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(炙,去苗)1兩,皂莢(酥炙,去皮子)1兩,巴豆1兩(去心皮膜,炒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、赤白冷熱等利及暴瀉,病勢初發,吐瀉不止,食入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與巴豆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旦服1丸,米飲送下。取利為度,赤利稍加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。

《千金》卷九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1兩,附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得病1日已上,4日已來,不得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扁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傷寒不食服2丸,不知增之。服藥後日移三丈不吐,進熱粥汁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六: 藜蘆丸

配方組成

藜蘆1兩(去蘆頭,微炙),皂莢3分(去黑皮,塗酥,炙焦黃,去子),桔梗3分(去蘆頭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巴豆1分(去皮心,研,紙裹,壓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諸疰,及冷痰、痰飲、宿酒癖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利下惡物即住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