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乾地黃2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2兩,當歸(銼,微炒)2兩,牛膝(去苗)2兩,川大黃(別搗為末)2兩,芎藭2兩,土瓜根2兩,赤芍藥2兩,桂心2兩,川芒消2兩,虻蟲1兩(炒令微黃,去翅足),水蛭半兩(炒微黃)。
婦人月水不調,或1月再來,或滿月不來,或多或少,臍下(疒丂)痛,面色萎黃,四體虛翁,羸瘦,不能飲食。
上為末,以頭醋3升,熬大黃末成膏,和諸藥末,搗200-300百杵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20丸,煎紅藍花湯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生乾地黃1兩,羚羊角屑半兩,葳蕤半兩,白鮮皮半兩,黃連3分(去須),黃耆半兩(銼),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玄參半兩,地骨皮半兩,川大黃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婦人客熱,面赤頭疼,口舌生瘡,心胸煩壅,飲食無味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以溫水送下。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生乾地黃半兩,郁李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,牛膝(去苗)1分,防風(去蘆頭)1分,桂心1分,海桐皮1分,羌活1分,白茯苓1分,薏苡仁1分。
小兒腳趾拳縮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7丸,乳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生乾地黃3兩,羚羊角屑2兩,赤茯苓1兩,木香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訶黎勒皮1兩,獨活1兩,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桂心2分,檳榔1兩。
幹腳氣,風毒搏於腳膝,皮內乾枯,腳脛漸細,骨中疼痛,時復心悶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生乾地黃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薯蕷1兩,茯神1兩,山茱萸1兩,桂心1兩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遠志1兩(去心),柏子仁1兩,川椒1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細辛1兩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甘菊花1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肝臟風勞,頭眩多忘,憂恚不足,面目青黃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生乾地黃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酸棗仁(微炒)半兩,赤茯苓半兩,黃耆(銼)半兩,芎藭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,羌活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桂心半兩。
小兒10歲以來血脈不流,筋脈緩弱,腳膝無力,不能行步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