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皮(皮白)1兩,半夏(熱水泡7次)1兩,南星(熱水泡7次)1兩,香附子(去毛)1兩。
梅核氣。因積熱生痰後,痰積如核在喉中,吞之則不下,吞則在喉,但可以進水,不可以進飲食。
用白礬1兩,熱水溶化,煮4味,後用牙皂1兩煎水,打米糊為丸。
不拘多少,空心薑湯送下。
《外科百效》卷二。
紫海蛤(如雞子大者1斤,火煅紅,淬入童便內,如此3次,為末,卻用鮮瓜蔞拌粉,搗千餘下乃勻,稀稠得宜,作餅子,將麻繩穿,懸當風處吹乾,為末)4兩,南星(牛膽制),黃連、半夏4兩(用姜礬者,滴香油數點,煮令透,炒黃色),陳皮(去白)2兩,青皮(炒)2兩,大黃(酒拌,九蒸九曬)5兩,青黛1兩,木香5錢。
上焦鬱火,痰涎壅盛,胸膈不利,咽喉煩躁,噎塞如有所梗,吐不出,咽不下。
上為末,薑汁、竹瀝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0-40丸,薑湯送下。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