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川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硃砂(細研)半兩,芫青(糯米拌炒令黃色,去翅足)半兩,川椒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)半兩,雄黃(細研)半兩,乾薑(炮裂,銼)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細辛半兩,莽草(微炙)半兩,鬼臼(去須)半兩,蜈蚣1枚(微炙,去足),蜥蜴1枚(微炙)。
風屍,及飛屍鬼疰,風痺,身上痛如針刺,嘔逆痰癖,五勞七傷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六。
牽牛子、桑白皮、白朮、黃耆、丁香、陳橘皮、破故紙各等分。
十種水病。
上為末。
先煎生薑湯1盞半,先喝半盞,用半盞調藥1大錢匕,服藥後更喝半盞。
《雞峰》卷十九。
黃耆半兩,木通半兩,桑白皮半兩,陳皮半兩,白朮半兩,木香半兩,胡椒半兩(作1服,別研置),牽牛子(微炒,勿過熱,取頭末)1兩。
諸風瘡腫疥癬,臟腑積冷塑滯,結為風勞,膀胱宿冷,臟腑衰敗,面黃,癥癖氣塊,疳蛔攻心痛,中寒腦痛,狀如山嵐時疫;或中風口、語謇,睡後涎出;久患腰膝疼痛;拜跪艱難,坐食不安;小兒疳痢脫肛,男女久洩氣痢,狀似休息;婦人久患血勞,痿黃無力。
前7味,為細末。
有孕婦人或遇陰晦時即不可服。
每服2錢,牽牛末2錢,天色晴明五更,薑湯小半盞調藥頓服,更以湯送。平明宣2-3行,下多不妨,應臟腑百病悉出,轉後吃1日白粥補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九引《靈苑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