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根5兩,天南星半兩(炮),威靈仙(去土)半兩,萆薢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人參1兩,天麻1兩,赤小豆(水浸,去皮,焙)半升。
歷節風,四肢攣急,疼痛難忍,短氣汗出。
上為末。
每服半錢匕或1錢匕,食前後、臨臥溫酒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二引《聖惠》。
娛蚣頭7枚,蠍梢(去毒)7枚,草烏頭尖(如麥粒大)7枚,川烏頭底(如錢薄)7枚,胡椒7粒,雄黃7粒(如麥粒大,別研)。
牙疼。
上為細末。
用紙捻子蘸醋點藥少許,於火上炙幹,塞兩耳內,閉口少時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。
雄黃(研)1分,豬牙皂莢(蜜炙,去皮)1分,藜蘆1分。
男子、婦人喉痺口噤,牙關緊。
上為細散。
每用1字,分彈入兩鼻中。關透涎出,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白豆蔻4錢,子丁香4錢,沉香4錢,青皮(醋炒)5錢,香附(醋炒)5錢,橘紅5錢,枳實5錢,青碌石(煅過)3錢。
噎膈不通,痞滿氣結,飲食難下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空心煮酒送下。
《玉案》卷四。
硃砂1錢,水銀(同硃砂研如鐵色,無星為度)1錢,龍腦1錢,膩粉1錢,牛黃少許。
卒中,感厥,諸癇,小兒驚風,涎滿口噤。
上為細末。
分作3服,用煎薄荷湯調下,取出惡物,5-7日後更1服,1月更1服;小兒每服1字,薄荷湯調下;口噤者,拗開灌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靈苑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