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皮膏

《傷科補要》卷四: 象皮膏

配方組成

大黃2兩,川芎1兩,當歸1兩,生地1兩,紅花3錢,川連3錢,甘草5錢,荊芥3錢,肉桂3錢,白及3錢,白蘞2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斷骨破傷。

炮製方法

用麻油1斤,先將藥片入鍋內煎,用柳枝攪勻,俟藥滓枯色,以麻布絞去藥滓,入黃白佔各3兩,白及、白蘞末同熬滾,至滴水不化,傾入淨水缸內,將膏在水中捻長一塊,分作五塊,漸入大鍋內溶化,膏入帶水氣,油花滾泛滿鍋,看藥泛紅黃色,漸漸化盡其膏,如鏡面可以照人,將膏滴水試老嫩,貼手不粘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如老,加麻油;如嫩,加百草霜1兩,攪勻。再入後藥:地別蟲1兩,血竭5錢,象皮5錢,乳香(去油)5錢,沒藥(去油)5錢,龍骨3錢,海螵蛸3錢,珍珠2錢,人參2錢(共研細末)。入膏內,攪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補要》卷四。

《傷科方書》: 象皮膏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,川歸1兩,肉桂3錢,生地1兩,紅花3錢,川連3錢,甘草5錢,荊芥3錢,白及5錢,白蘞5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骨斷,皮破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肉桂、白芨、白蘞、黃佔為細末,餘藥油浸,照前熬法成膏,收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加膏上末藥:土鱉、血竭、龍骨、象皮、螵蛸、珍珠、乳香、沒藥8味,再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方書》。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: 象皮膏

配方組成

真象皮(炒松,細研)5錢,真輕粉4錢,鋅養粉1兩,黃蠟1兩,白佔1兩,血竭6錢,紫金藤(即降香。細末)1兩,密陀僧1兩,飛細生花龍骨8錢,梅冰3錢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麻油1斤,煮沸,下陀僧末,再煮沸入二蠟,熔化,離火,入諸藥調勻。刷棉紙上,陰乾,聽用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以沸水壺烘烊貼之,弗令見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。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: 象皮膏

配方組成

真象皮2兩(無真者,則以驢、馬剔下之爪甲代之,可用4-5兩),當歸(全)2兩,壯年人發(洗淨垢)2兩,大生地4兩,玄武版4兩,真麻油3斤。

功效主治

頑瘡久不收口,膿水浸淫,浮皮溼癢,並不深腐之症;足脛溼臁久年不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煎生地、龜版、象皮,後入血餘、當歸,熬枯去滓;入黃蠟、白佔各6錢,川連汁煅制上爐甘石細末半斤,生石膏細末5兩,文火上調勻,不煎沸,瓷器密收。

使用方法

油紙攤貼,量瘡口大小為度,外以布條輕輕纏之,2日1換。膿水少者,3-4日1換。此膏亦可攤於西法之脫脂棉紗上,較用油紙者易於收溼長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象皮膏

配方組成

象皮(研)3錢,鉛粉3錢,銅綠1錢,明礬1錢,黃佔3兩,白佔5錢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溼毒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香油1斤,熬至滴水成珠。

使用方法

將兩佔先熬烊,再將諸藥研細傾入,即用油紙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集驗良方》卷一: 象皮膏

配方組成

象皮5錢,赤石脂5錢,龍骨5錢(煅),黃佔2兩,鉛粉5錢,白蠟1兩5錢,乳香3錢(去油),沒藥3錢(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先用臘月雄豬油8兩,熬油去滓,再熬老,入黃白蠟化完,冷定,再入末藥攪勻。

使用方法

臨時隔水燉化,貼患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集驗良方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