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肝散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一引《深師方》: 調肝散

配方組成

細辛2兩,柏實2兩,蕤仁1兩,甘草(炙)1兩,羊肝1具(去脂膜,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肝氣之少,眼視(目巟)(目巟),面目青,眼中眵淚,不見光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菜、豬肉、冷水、桃李、雀肉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以酒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一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直指》卷十八: 調肝散

配方組成

半夏(制)3分,辣桂2分,宣木瓜2分,當歸2分,川芎2分,牛膝2分,細辛2分,石菖蒲1分,酸棗仁(湯浸去皮,微炒)1分,甘草(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鬱怒傷肝,發為腰痛。小腹偏左結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生薑5片,大棗2個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四: 調肝散

配方組成

犀角2錢(如無,以升麻代之),大黃2錢(銼炒),桑白皮2錢,釣藤2錢,甘草(炙)5錢,天花粉2錢,石膏(煅)2錢,黃芩2錢,木通2錢,荊芥2錢,防風2錢,牛蒡子(炒)2錢,紫草2錢,陳皮(去白)2錢,龍膽草(去蘆)2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熱毒大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白水煎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四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: 調肝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生地、白芍藥、川芎、柴胡、山梔、黃芩、廣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肝虛勞傷,筋攣煩悶,眼目赤澀,毛焦色夭,腹痛,指甲痛,咳則脅下痛,口苦口酸,筋骨痠疼,寒熱咳逆,肝血不足而有火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